wén

文义


拼音wén yì
注音ㄨㄣˊ 一ˋ

词语解释

文义[ wén yì ]

⒈  文章的义理;文章的内容。

⒉  亦作“文谊”。文字的意义。

⒊  文辞。

引证解释

⒈  文章的义理;文章的内容。

《汉书·扬雄传下》:“今 扬子 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於圣人。”
《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
《南齐书·陆澄传》:“澄 当世称为硕儒,读《易》三年,不解文义。”

⒉  亦作“文谊”。文字的意义。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竟有只顾串合,不询文义之通塞,事理之有无,生扭数字作曲名者,殊失顾名思义之体。”
清 俞樾 《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一》“救守不可取”:“毕氏 沅 校本,不解前后文谊。”
章炳麟 《文学说例》:“是‘乐相乐’为当时常语也。斯二者必求其文义,则窒阂难通,诚以韵语异於他文耳。”

⒊  文辞。

《晋书·李玄盛传》:“通涉经史,尤善文义。”
《宋书·颜延之传》:“时尚书令 傅亮 自以文义之类,一时莫及, 延之 负其才辞,不为之下。”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寄儿 睡去,梦见身为儒生,粗知文义。”
《明史·刘显传》:“刘显,南昌 人,生而膂力絶伦,稍通文义。”

国语辞典

文义[ wén yì ]

⒈  文辞的义理、含义。

《汉书·卷八七·扬雄传·赞曰》:「今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
《晋书·卷三一·后妃传上·武悼杨皇后传》:「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

分字解释


※ "文义"的意思解释、文义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文义的造句

  • 常人教小童亦可取益。绊已不出入,一益也。授人数次,己亦了此文义,二益也。对之必正衣冠、尊瞻视,三益也。尝以因己以坏人之材为之忧,则不敢堕,四益也。
  • 不过唐石涉被自己的这个谋主给感动了,紧紧握住黄文义的手如此,便辛苦卿了,兵凶战危,还请保重。
  • 琮字温文,性宽仁,有大度,倜傥不羁,博学有文义
  • 抗战胜利后,罗洪义自知法网难逃,杜月笙一到上海,罗洪义便在第一时间住进爱文义路顾公馆,寸步不离,跟牢杜月笙。
  • 年十三,梁简文帝时在东宫,盛修文义,即引于宣猷堂听讲论难,为儒者所称。
  • 灯谜,是根据文义,使谜底和谜面相扣合,所以也叫文义谜,又叫‘文虎’、‘灯虎’。
  • 顾名思义是边评边注既评又注,注是注音释义疏通文义评是评论原著的遣词造句布局谋划思想内容。
  • 侍中颜竣至是始贵,与偃俱在门下,以文义赏会,相得甚欢。
  • 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
  • 沈璞奉时无纤介之失,在家有孝友之称,学优才赡,文义可观,而沈深守静,不求名誉,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