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章文物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基础信息
拼音diǎn zhāng wén wù
注音ㄉ一ㄢˇ ㄓㄤ ㄨㄣˊ ㄨˋ
出处《明史·文苑传·徐一夔》:“幸而天历间虞集倣六典法,纂《经世大典》,一代典章文物粗备。”
感情典章文物是中性词。
例子鲁迅《书信·致姚克》:“关于秦代的典章文物,我也茫然无知,耳目所涉,也未知有专门的学者。”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文化遗产。
典章文物的造句
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
自无明又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宝奇珍,扫地遂尽。
迨我先皇帝体元居正以来,然后典章文物大备,临御三十五年,薄海内外,罔不臣属,宏规远略,厚泽深仁,有以衍皇元万世无疆之祚。
最开始是个动词,是指对人教化的过程;后来演变为名词,即指德治教化、典章文物、书籍文字等;而后又指从人类的物质生产逐渐引伸到精神文明建设。
字义分解
※ 典章文物的意思解释、典章文物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