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组词

文字开头的组词

1、文字:(1)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2)文章;作文 (3)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文书;公文 (5)密信

2、文件:(1)指公文书信等 (2)指有关政策、理论等方面的文章

3、文静:(1)文雅闲静

4、文明:(1)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 (2)指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并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 (3)旧指具有当时西方色彩的 (4)光明,有文采

5、文學:(1)用语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 (2)学问

6、文豪:(1)杰出的大作家

7、文脉:(1)文章的线索

8、文辞:言词动听的辞令。亦作“文词”。文章。

9、文选:(1)官名。即吏部文选司郎中。吏部文选司主管选拔文官,文选司郎中是文选司的长官 (2)选编的文章,常用作书名

10、文学:(1)用语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 (2)学问

11、文獻:(1)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书籍

12、文鳐:传说中的鱼名。

13、文过:掩饰过错。

14、文员:文员是公司的基层职员,一般从事文件处理工作,也有许多的公司从薪金上划分员工/文员/职员的级别。

15、文杏:即银杏。俗称白果树。木质纹理坚密﹐是建筑和手工业的高级用材。 诗词中常用以指代文杏做的木梁。

16、文献:(1)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书籍

17、文鹢:船首画有鹢鸟形状的船。

18、文案:(1)指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 (2)管理文案的人员

19、文章:(1)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2)泛指著作 (3)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4)事情;程序

20、文采:(1)错杂艳丽的色彩 (2)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21、文茵:车中的虎皮坐褥。

22、文心:1.为文之用心。 2.指文章或文思。 3.指南朝梁刘勰的专著《文心雕龙》。

23、文墨:(1)指写文章、著述等 (2)温文有礼的样子

24、文鸳:即鸳鸯。以其羽毛华美﹐故称。

25、文犀:有纹理的犀角。

26、文昌:1.星座名。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状。 2.指星神。 3.特指文昌宫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 4.即文昌帝君。 5.指文昌省。 6.宫殿名。

27、文杰:犹文豪。

28、文化:(1)考古学上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 (2)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 (3)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29、文诌:见“文绉绉”。

30、文身:(1)在人的皮肤上刺绘出有颜色的花纹或图形

31、文绉:见“文绉绉”。

32、文绎:文理。

33、文雅:(1)温和有礼貌

34、文昭:文德昭著。谓宗庙位次。

35、文冢:埋葬文稿之处。唐刘蜕《梓州兜率寺文冢铭序》:'文冢者﹐长沙刘蜕复愚为文不忍弃其草﹐聚而封之也。'后用为典故。

36、文牍:(1)指公文书信等 (2)旧时也指官府中经管文牍的人

37、文翰:(1)文章 (2)指公文书信

38、文弱:(1)文雅而体弱

39、文鸾:凤凰之类的神鸟。因有文彩﹐故云。

40、文摘:(1)对文章、著作所作的简要摘述 (2)指选出来的文章片段

41、文澜:文章的波澜。

42、文魮:鱼名。

43、文体:(1)文章的风格 (2)文章的体裁 (3)文娱和体育

44、文科:(1)科举制时以经学考选文士之科,别于武举而言。教学上指历史、哲学、文学、语言、经济等学科

45、文鲂:1.鱼名。体形似鳊鱼﹐银灰色﹐背部特别隆起。

46、文圃:犹文苑。

47、文衮:文彩鲜艳的衮衣,古代皇帝及上卿的礼服。

48、文风:(1)使用语言文字的风格 (2)文化风尚

49、文盲:(1)已成年的不认识字的人

50、文奁:1.收藏文稿书笔箱匣的美称。

51、文母:1.文德之母。对后妃的称颂。

52、文堂:传统戏脚色行当"龙套"的别称。着文装﹐于将帅升堂时站堂。

53、文鳞:1.鱼鳞形花纹。2.指鱼。

54、文术:1.文章作法。2.文章学术。

55、文曲:文章。星名。指乐曲。

56、文意:文辞的意义;文章的意境。

57、文縠:彩色绉纱。

58、文倒:文句颠倒。

59、文约:1.文书契约。2.文字简少。3.文章约选。清黄宗羲有自选集《南雷文约》。

60、文祖:帝尧始祖之庙。 泛指太祖庙。 继业守文之祖。

61、文舫:装饰华美的游艇。

62、文备:文教礼乐方面的措施。

63、文轸:文轨。

64、文具:(名)指笔、墨、纸、砚等用具。

65、文坛:(名)指文学界:~巨匠。

66、文苔:1.色彩鲜美的苔藓。

67、文绶:彩色丝带。

68、文札:1.亦作"文扎"。2.文书。

69、文狐:有斑纹的狐。

70、文解:1.入京应试的证明文书之类。科举乡试中式称举人﹐考中举人即由地方官给予文解发解入京﹐参加中央考试。2.公文。

71、文褓:1.亦作"文葆"。2.绣花的襁褓。

72、文箫:传奇中的人名。传说唐大和年间﹐书生文箫中秋日游锺陵西山游帷观﹐遇见一美丽少女﹐口吟:"若能相伴陟仙坛﹐应得文箫驾彩鸾。自有绣襦兼甲帐﹐琼台不怕雪霜寒。"双方相互爱慕﹐忽有仙童到来宣布天判:"吴彩鸾以私欲而泄天机﹐谪为民妻一纪。"两人遂成夫妇﹐后来双双骑虎仙去。见唐裴铏《传奇.文箫》。

73、文理:(1)指文章内容和行文方面的条理 (2)花纹 (3)礼仪

74、文论:文章﹐著作。 指汉应玚的《文质论》。

75、文品:1.文官的品阶。2.文章的品级。3.文章的格调。

76、文绪:指文教礼乐之事。

77、文物:(1)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东西;指礼乐制度

78、文苑:(1)文人聚集的地方;文坛

79、文彦:1.有文才德行的人。 2.人名,文彦,原名祖文彦。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馆员。

80、文姝:犹才女。

81、文治:(1)指在文化、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82、文莫:黾勉﹐努力。

83、文策:策问。应试文体的一种。

84、文荫:1.荫袭文职。封建时代﹐因父祖的功劳或官职而得官叫荫。

85、文罔:1.见"文网"。

86、文武:文德与武功;文治与武事。特指武事、军事。周文王与周武王。犹言温猛。指文火和武火。文臣和武将,文武官员。文才和武略。

87、文鼠:毛色如豹之鼠。

88、文钱:钱。因钱有文字﹐故称。

89、文榭:饰以彩画的台榭。

90、文本:(1)同一文件的不同语言或不同措词的本子

91、文疏:文件疏奏。 祝告上苍之文。

92、文旦:亦作'文蛋'。 柚的一种。

93、文蛋:1.见"文旦"。

94、文鹓:凤凰一类的鸟。

95、文电:(1)电传;电文

96、文思:(1)指写作的思路 (2)指帝王的功业和道德

97、文柏:纹理鲜明的柏树。

98、文镇:文具之一。以金属或玉﹑石制成﹐压在文书纸张之上以防散乱。又名书镇﹑镇纸﹑镇尺。

99、文梁:绘有花纹的大梁。

100、文缋:彩色的布帛。

文字中间的组词

1、天文馆:普及天文知识的文化教育机构。其活动内容有利用天象仪放映人造星空,进行有关天文知识的演讲,编译通俗天文刊物等。我国第一座天文馆于1957年在北京建成。

2、班文儿:方言。反驳。

3、散文诗:(1)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文体,写法像散文,不押韵,但注重节奏

4、新文学:(1)指“五四”以来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白话文学

5、回文锦:织有回文诗的锦。

6、钊文袋:即招文袋。古代一种挂在腰带上装文件或财物的小袋子。

7、成文法:“不成文法”的对称。国家机关依立法程序制定的、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法。我国的宪法、普通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都是成文法。

8、弘文馆: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馆。聚书二十馀万卷。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馆。玄宗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仍改弘文馆。因学生出身贵族,不专经业,开元以后,令依国子监生例考试,惟帖经减半。明初亦设弘文馆,不久即废。宣德间,复建弘文阁,不久并入文渊阁。

9、范文澜:(1893-1969)史学家。浙江绍兴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1940年到延安,主编有《中国通史简编》,是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论述中国历史的通史著作;又撰有《中国近代史》(上编)。建国后,长期从事《中国通史简编》的修订工作。曾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10、回文诗:亦作“回纹诗”。十六国时前秦·窦滔久戍不归,其妻苏蕙思念心切,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凡840字,纵横反复皆成章句,词甚哀惋。见《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后用以指抒发别情、怀念远人的诗作。指以一定形式排列,回环往复均可诵读之诗。

11、古文家:1.研究古文经的学者。2.创作与提倡文言散文的人。

12、广文馆:唐七学之一。

13、崇文观:官署名。三国魏明帝青龙四年置,用以安置文学之士。参阅《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14、龙文刀:指宝刀。

15、润文使:即润文官。

16、唱文书: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

17、冯文炳:(1901-1967)小说家。笔名废名,湖北黄梅人。毕业于北京大学。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任北京大学、东北人民大学教授。作品擅长描写知识分子的生活和乡村生活,风格朴实平淡。著有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长篇小说《莫须有先生传》等。

18、乔文物:假斯文,假正经。

19、昭文带:压纸文具的一种。犹镇纸。

20、豹文鼠:即鼮鼠。因身有豹文,故名。

21、亚文化:也称“副文化”。与“主文化”相对。指社会中不同的人群所持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认同心理等。它有许多不同的形态,如地方性亚文化、年龄性亚文化、职业性亚文化等。年龄性亚文化又可分为青年文化、老年文化等。

22、掰文儿:故意挑错。

23、柄文钱:古代钱币的一种。

24、内文案:旧社会在官署内签押房办公﹑与长官关系较密切﹑预闻机要的幕僚。

25、虎文韔:1.画有虎纹的弓套。

26、松文纸:有像松木样的纹理的纸。

27、今文家:指今文经学家。与“古文家”相对。

28、乾文车:饰有天文图象的车辆。

29、同文寺:唐官署名。掌管诸蕃使者朝见﹑献纳等事宜。

30、同文馆:宋代四方馆之一。专以接待青唐、高丽使节。清代培养外交翻译人才的学校。1862年(同治元年)在北京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要学习外文。

31、卓文君: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马相如过饮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驰归成都。因家贫,复回临邛,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相如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文君当垆。卓王孙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成都。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文君作司马相如诔文传于世;又载相如将聘茂陵人之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后世常将卓文君事用为典故。

32、宋文鉴:原名《皇朝文鉴》。总集名。南宋吕祖谦编。一百五十卷。分六十一类,选录北宋时期诗、赋、文二千五百余首(篇),收录作家二百余人。所选诗文,有不少为人传诵之作;所载奏议,保存了当时政治斗争的一些材料。流传颇广。

33、新文化:指基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兴起的新的思想和学术、文艺等。

34、田文饭:1.战国时齐孟尝君田文好养士,门下食客多至数千人。事见《史记.孟尝君列传》。后因以"田文饭"指幕客之待遇。

35、新文艺:指文学革命以后的文艺作品﹐如新诗﹑小说﹑戏剧等。

36、纯文学:(1)文学之以本身为目的(如大部分诗歌、小说或戏剧)而不为实用或单纯益智者

37、半文盲:(1)识字较少的人

38、豹文鞯:用豹文皮做的马鞍。

39、天文台:(1)观测天文和研究天文学的科学机构

40、句文锦:有曲纹的织锦。

41、行文书:发布公文。

42、崇文馆:官署名。唐太宗贞观十三年,于东宫设崇贤馆,至高宗上元二年,避太子李贤讳,改名崇文馆。设学士,掌经籍图书,教授生徒;设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参阅《新唐书。百官志四上》。

43、刺文裤:绣有花纹的裤子。

44、狐文几:小桌名。

45、天文館:普及天文知识的文化教育机构。其活动内容有利用天象仪放映人造星空,进行有关天文知识的演讲,编译通俗天文刊物等。我国第一座天文馆于1957年在北京建成。

46、一文钱:一枚铜钱。也指极少的钱。古钱名。见宋·洪遵《泉志》卷七。

47、司文郎:1.唐代职官名。司文局的副职。2.借指地方掌管文教的官员。

48、艺文志:我国历代纪传体史书﹑政书﹑方志等,将历代或当代有关图书典籍,汇编成目录,谓之'艺文志'。

49、惠文冠:冠名。相传为赵惠文王创制,故称。汉谓之武弁,又名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侍中插左貂,常侍插右貂。因又称'貂珰'﹑'貂蝉'。

50、招文袋:古代一种挂在腰带上装文件或财物的小袋子。

51、掉文袋:(1)比喻说话、写文章爱引用古书词句,以显示有学问

52、钓文钩:《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载与俱归﹐立为师。"后因以"钓文钩"喻取得帝王信任重用的手段。

53、龙文剑:晋·张华《博物志》卷六:“干将,阳,龙文;莫邪,阴,漫理。”后因称宝剑为龙文剑。

54、斯文人:士人;读书人。 举止文雅的人。

55、水文站:水文站(hydrologicalstation)是观测及搜集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文、气象资料的基层水文机构。

56、天文院:宋代设置的天文观测和研究机构。

57、修文郎:传说晋·苏韶死后现形,对他的兄弟说:“颜渊、卜商,今见在为修文郎,修文郎凡有八人,鬼之圣者。”见《太平广记》卷三一九引晋·王隐《晋书》。后因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

58、今文学:以今文经学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创立于西汉。

59、天文学:研究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科学,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的规律等。

60、昭文馆:官署名。

61、古文经:指原用篆文书写的儒家经籍。相对汉时用隶书书写的"今文经"而言。参见"古文经学"。

62、做文章:(1)写文章;在知识上或艺术上进行的探索 (2)比喻抓住一件事发议论或在上面打主意

63、新文字:三十年代前期一部分文化人鉴于汉字难认﹑难写﹑不利大众学习的缺点﹐主张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当时称这种拼音文字为新文字。

64、艺文监:1.官署名。元文宗时置,掌校刊图书﹑翻译典籍及鉴审文物之职。所属有监书博士及艺林库﹑广成局各官。后改称崇文监。

65、高文秀:元代杂剧作家。东平(今属山东)人。府学生员,早卒。有“小汉卿”之称。剧作今知有三十四种,其中以梁山“黑旋风”为主角的有八种。现存《双献功》、《渑池会》、《襄阳会》等五种。

66、乌文木:1.即乌木。

67、右文说:文字学上一种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形声字大都声旁在右。

68、天文钟:确定时刻的主要天文仪器之一﹐一般是每秒摆动一次的摆钟﹐准确度远比一般优良的时钟为高﹐通常放在真空的玻璃罩中﹐装在恒温的地下室里。

69、公文帖:旧时官府的一种告示。

70、荆文璧:即和氏璧。宝玉名。

71、水文表:(1)关于水的密度与盐度、温度和压强关系的一套数值表

72、押文字:签字。

73、崇文院:官署名。三国魏明帝置崇文观,唐设崇文馆。宋初以昭文馆﹑史馆﹑集贤院总名崇文院,元丰中改属秘书省。参阅宋程俱《麟台故事.沿革》。

74、回文机:织璇玑图的布机。十六国时前秦·苏蕙因其夫窦滔被徙流沙,而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凡八百四十字,宛转循环皆可诵读,后世传为佳话。

75、宇文周: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称。

76、古文字:(1)古代的文字。在中国则特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文字,如甲骨文和金文

77、荆文王:(1)楚文王

78、前文人:前代有文德的人。

79、天文生:1.古代观测天象﹑推算时日的官吏。唐代司天台有天文生六十人。明清属钦天监。清制﹐食俸天文生﹐满﹑蒙古十六人﹐汉军八人﹐汉二十四人。食粮天文生﹐汉五十六人。2.旧指占卜吉凶﹑选择日子﹑勘察风水的人。

80、宇文氏:鲜卑族的一支。

81、朱文公:1.宋朱熹的谥号。

82、投文牌:官府用以晓示百姓使之前来投递诉状的牌子。

83、白文印:阴文印章。

84、语文学:1.偏重从文献和书面语的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等。广义的语言学也包括语文学。

85、润文官:为翻译的佛经修饰文字的官员。

86、今文经:以秦·汉通行的隶书记载的经书。如鲁·齐·韩三家的《诗经》、公羊、谷梁传的《春秋》等。

87、回文印:文字回旋排列的印章。方式有多种。最常见的,如古代双名印,为使名字相连,避免拆散在左右两侧,从姓开始采用从右到左、从左到右(即逆时针的方向)排列,即在姓下加“印”字,作“姓印某某”。回文应读作“姓某某印”。

88、天文潮:是只由天文因素影响所产生潮汐。

89、囧文化: 囧,念jiǒng,原义:光明,是来源甲骨文。随着新兴网络文化的出现和发展,人们习惯了用无奈,郁闷,无语等口头禅,而囧字的形态与这类心情的表情极为相似,“八”——眉眼,“口”——嘴。

90、沈文兰:

91、梅文鼎:梅文鼎(1940年-2020年10月19日),广东台山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石湾陶艺现代流派创始人。

92、裴文中:裴文中(1904年1月19日—1982年9月18日),字明华,河北丰南人,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93、辽文萃: 辽代诗文总集。

94、活文殊: 具文殊之本分者。

95、语文课: 语文的定义: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语文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这些内容其信息原意因语言文字固有的释义格韵等特性可能受到限制改变或得到发挥变化)。  在我国台湾省该科目被称为“国文”而不是“语文”。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

96、周文王:商朝末期周族领袖。姬姓,名昌,商纣王封他为西伯,故又叫伯昌。曾被纣王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后来以岐山周原(今陕西扶风)为根据地,兼并附近的诸侯国,国势强盛。在位五十年。

97、图文书: 图文书即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书。

98、宇文泰: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代郡武川县(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人,鲜卑族。

99、新文明: 将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实现人与人更大的和谐。

100、性文化: 性文化映现的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针对性和与性有关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

文字结尾的组词

1、骈文:(1)文体名,与散文相对称。也叫骈体文。因其字句皆成对偶而得名,其以四字六字与四字六字相对为基本句法者,别称四六文。并讲究声律的调谐、用字的绮丽、辞汇的对偶和用典

2、斯文:[sīwén]:温和有礼貌,不粗俗。[sīwen]:温和有礼貌,不粗俗。

3、中文:(1)中国的语言文字,特指汉族的语言文字

4、梵文:印度古代书面语言文字。书体右行。相传为“大梵天王”所造。

5、檄文:(1)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特指声讨的文告

6、黑文:反动文章。

7、人文:(1)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8、秉文:行文,撰写文章。

9、跩文:犹转文。说话爱用书面语和文言词,以显示有学问。

10、论文:(1)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11、榜文:(1)公告

12、韵文:(1)讲究韵律的文学体裁,用韵律格式写成的文章

13、互文:1.指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足。 2.指错综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 3.指互相有歧义的条文。

14、鸳文:鸳鸯样的纹饰。

15、鸟文:篆书的一种。

16、枚文:东晋人枚赜(一作梅赜)献伪《古文尚书》及伪《尚书孔氏传》,后因称这些书为"枚文"。

17、征文:(1)公开征集诗文稿件 (2)以成文为依据

18、跋文:文体的一种。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多用以评介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等。

19、摛文:铺陈文采。

20、杂文:(名)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

21、浚文:聪慧文雅。

22、范文:(1)教学中作为模范的作文

23、淫文:谓巧言深文。指浮华的文辞。

24、遒文:笔力雄健的文章。

25、醮文:道教徒斋醮时祭告天帝的表文。宋沈遘有《真宗皇帝忌日醮文》。

26、短文:(1)报纸或期刊上的一段短的新闻报道或特写 (2)篇幅短的文章

27、格文:1.犹公文,正式文件。

28、散文:1. 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 2. 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29、赡文:富有文才。

30、绚文:绚丽而有文采。

31、吏文:指官府文牍。

32、伾文:指唐顺宗时领导政治改革的王叔文及其同党王伾。

33、二文:指周文王与楚文王。指春秋·晋文侯与晋文公。

34、韻文:(1)讲究韵律的文学体裁,用韵律格式写成的文章

35、涅文:古时在人身上刺的黑色文字或图案。

36、隶文:即隶书。

37、谒文:文体的一种﹐类似祭文。

38、俳文:即俳谐文。

39、虬文:1.亦作"虬文"。2.盘曲如虬的纹理。

40、朱文:(1)雕刻品上凸起的文字

41、舛文:错误的字或错乱的文句。

42、符文:敕命文书;公文。 指道家﹑神仙家符箓文字。

43、乐文:音乐曲调。

44、诔文:文体名。

45、炳文:焕发文采。

46、琱文:刻画的花纹。

47、鸿文:鸿雁群飞时形成的文字之状。巨著;大作。

48、祈文:古代文体之一。类似祭文,不必押韵。

49、质文:谓其资质具有文德。 实质内容与外在形式。 质朴与华美。

50、关文:1.旧时官府间的平行文书,多用于互相查询。清代运用范围扩大。

51、偈文:即偈颂。

52、全文:(1)指文章、文件等的所有文字

53、谶文:1.具有预示性质的图箓或文字。

54、回文:(1)回族人的语言文字 (2)顺读回读均可的同一语句或诗文(如王融《春游回文诗》:“池莲照晓月,幔锦拂朝风。”);词序回环往复的语句(如“骄傲不进步,进步不骄傲”)

55、盲文:1. 布莱叶盲文点写法。 2. 用盲字刻写或印刷的文字。

56、帖文:犹帖经。

57、下文:(1)指文章中某段或某句后面的文字 (2)比喻事情的发展或结果

58、拽文:北方方言,指假充斯文,卖弄口才辞藻。

59、成文:(1)形成文字,写在纸上 (2)现成的文章

60、灵文:1.指宗教经文。2.指古代遗传下来的稀少而珍奇的书籍或文字。

61、漫文:随便写来,体裁形式没有一定的小文章。

62、正文:(1)著作的本文

63、汉文:汉文帝·刘恒的省称。汉语;汉字。剑名。汉代的文章。

64、具文:(1)空文;徒具形式而不起实际作用的规章制度 (2)备文;撰写文字;文词具备

65、契文:殷墟发现的甲骨文。因皆为契刀所刻﹐故亦称契文。清孙诒让有《契文举例》。参见'甲骨文字'。

66、冰文:1.亦作"冰纹"。

67、话文:1.指所说唱的故事。2.引申指供人谈话的资料。

68、课文:(1)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

69、冒文:违犯法令条文。

70、清文:清新俊雅的诗文。即满文。

71、桓文:春秋五霸中齐桓公与晋文公的并称。

72、咒文:(1)咒语

73、缀文:(1)联缀字句而成文章

74、弄文:1.玩弄文辞。2.指写作。

75、小文:谓法令细节。 谓低劣的文字。 短文。 对自己所作文章的谦词。

76、贝文:1.贝壳的纹彩。2.写于多罗叶上的文字,指佛经。

77、变文:古代说唱文学体裁,兴起于唐代。文体由散文及韵文交替组成,以铺叙佛经义旨为主。

78、恒文:1.亦作"恒文"。2.指星辰。

79、润文:修饰文字。特指为翻译的经文润色。见“润文使”。

80、自文:自为文饰﹐掩盖过错。

81、斗文:1.剑鞘上的星纹图案。亦指代剑。2.指符箓上笔画屈曲的字形﹑图形。

82、饿文:1、人口角延伸到嘴里的皱纹。 2、相术上认为人鼻翼两旁的令纹,如延伸入口者,命当饿死,故称此种纹为「饿文」。

83、黼文:黑白相间如斧形的花纹。

84、酸文:指迂腐鄙俗的文辞。

85、雾文:1.亦作"雾纹"。2.指鲛绡。3.豹身上的花纹。

86、靴文:1.亦作"鞾文"。亦作"靴纹"。2.靴皮的花纹。形容细波微浪。

87、豳文:指有斑纹的衣服。

88、会文:《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后因称文人相聚谈艺为“会文”。观摩而又含有竞赛、考试意义的文章写作集会,称为文会。会文指在文会里做文章。亦指所做的文章。指行文。汇成文章。

89、部文:1.旧时指中央各部颁发的文书。

90、呈文:(1)旧时下对上的一种公文;向政府官员递交的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文件或陈述观点的声明 (2)显露出文采

91、麟文:用玉片等珍宝把席子装饰成云霞麟凤之状,称"麟文"。

92、牒文:公文;文书。

93、星文:星象。 指星神。 借指剑。 指佩剑的人。 星光。

94、博文:1.《论语·雍也》:“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后以“博文”指通晓古代文献。 2.谓冗长的言辞。

95、陈文:1.陈旧的文章。

96、初文:文字学上称同一个字的初期写法,多是独体字。与"后起字"相对而言。

97、垂文:1.留下文章。2.指留传下来的文字。3.焕发文采。4.谓饰以文采。

98、较文:谓科举考试;主持科举考试,评比文章。

99、墓文:犹墓志。

100、广文:(1)唐天宝九年设广文馆。设博士、助教等职,主持国学。明清时因称教官为“广文”,亦作“广文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