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guóānmín

治国安民


拼音zhì guó ān mín
注音ㄓˋ ㄍㄨㄛˊ ㄢ ㄇ一ㄣˊ

词性成语


反义词祸国殃民

词语解释

治国安民[ zhì guó ān mín ]

⒈  治理内政、外交,增强综合国力,使人民和平安定地生活。

run the country well and give the people peace and security;

国语辞典

治国安民[ zhì guó ān mín ]

⒈  治理国家,使人民生活安定。

《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
《孤本元明杂剧·闹锺馗·第二折》:「锺馗,你有何治国安民之法?」

分字解释


※ "治国安民"的意思解释、治国安民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治国安民的造句

  • 每个国家都应有治国安民的措施。
  • 军队是一个国家治国安民的支柱。
  • 就儒家而言,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治国安民的社会实践。
  • 分而言之,这一传统的确立首先缘于最高统治者治国安民的需要。
  • “忠信”是春秋时期的一项重要德行,它在春秋时期的个人修养、治国安民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功效和价值。
  • 然而,尽管朱元璋为了治国安民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他所盼望的理想社会却总是未能出现,这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
  •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儒家虽然不完全反对法治,但认为礼治比法治更理想,主张以礼治为主,以法治为辅,将礼视为治国安民的根本大纲。
  • 每当衰乱之世,总有圣人出,为生民虑,为天下忧,图治国安民之良策。
  •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唐太宗法律思想,论述唐太宗从隋亡的历史教训和治国安民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法律思想。
  • 反观中国儒家法往往是治国安民,注重调整社会的稳定,不具有革命性和斗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