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字的组词

治字开头的组词

1、治理:(1)整治调理 (2)整修;改造

2、治学:(1)做学问;钻研

3、治标:(1)仅仅在于减轻病症 (2)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仅对表面的毛病或细枝末节加以处理

4、治徒:复姓。春秋时有治徒娱。见《墨子.耕柱》。一说"治徒"即司徒。以官为姓。参阅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墨子三》。

5、治繲:洗涤衣物。

6、治官:治理政务之官员。指天子之臣僚。 治理百官。 尽职。

7、治疗:(1)医治疗养

8、治强:1.亦作"治强"。2.安定强盛。

9、治产:经营产业。

10、治弟:旧时部属对长官或旅外官吏对原籍长官的自称。

11、治权:(1)指统治权,即政府执行政务的权力,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五种

12、治序:1.亦作"治序"。2.谓根据才能大小授予官职。

13、治蘠:1.亦作"治墙"。2.菊花别名。

14、治造:1.制作。2.整治。

15、治安:(1)国家与社会的安宁 (2)治理,使社会安定

16、治步:谓修整仪态,行步中规矩。

17、治公:处理公事。

18、治酒:置办酒食。

19、治叙:1.亦作"治序"。2.谓根据才能大小授予官职。

20、治地:谓管理土地的赋税。

21、治令:犹政令。

22、治聋:医治耳聋。古代传说社日饮酒可治耳聋。

23、治抚:犹治理。

24、治本:(1)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指治国的根本措施

25、治躬:犹治身。

26、治整:严整。

27、治穣:犹祈祷。穰,通“禳”。

28、治缮:修缮。

29、治葺:修缮。

30、治中:治理政事的文书档案。

31、治乱:安定与动乱。 谓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

32、治愈:(1)使恢复健康

33、治点:修改润色。

34、治捕:缉捕治罪。

35、治国:(1)治理国家政务,使强盛安定

36、治目:每日计核主管事务的治绩。

37、治术:1.指驭臣治民之权术。亦泛指治理国家的方法﹑策略。2.指医术。

38、治教:犹政教。指政事与教化。

39、治职:1.治理政务之职事。2.处理职务。

40、治平:1.治国平天下。 2.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3.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绩。 4.宋朝英宗的年号(西元1064~1067)​。

41、治道:1.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2.修筑道路。

42、治曶:治理与忽怠。

43、治择:删改润色。

44、治押:压制。

45、治辨:1.亦作"治辩"。亦作"治办"。2.谓处理事务合宜。3.治理。4.备办。

46、治声:为政有成绩而获得的声誉。

47、治署:古代地方行政官署。

48、治服:办理丧事。 准备行装。 制服。

49、治性:修性,养性。

50、治宜:1.指合宜的施政措施。2.泛指施政措施。

51、治改:犹修改。

52、治制:治理国家的法度﹑体制。

53、治驭:统治。

54、治朝:古代天子诸侯三朝之一。在路门外,司士掌之,为每日视朝之所。 政治清明的朝代。

55、治迹:政绩,施政的事迹。

56、治亲:古代指依礼法端正亲属之间的关系。

57、治世:(1)和平昌盛之世 (2)管理国家,处理国务

58、治狱:审理案件。

59、治具:1.治国的措施。 2.备办酒食;设宴。 3.准备。

60、治身:犹修身。

61、治实:1.讲求实际。2.指料理实事的才能。3.核实。

62、治害:谋害。

63、治载:备办乘具。

64、治掌:掌管。

65、治保:治安保卫的省称。

66、治严:整理行装。汉代避明帝刘庄讳,以"装"与"庄"同声,改"装"为"严",后沿用。

67、治生:1.经营家业;谋生计。 2.旧时部属对长官或旅外官吏对原籍长官的自称。始于明代。

68、治讼:陈诉请求和争讼。

69、治剧:谓处理繁重难办的事务。

70、治印:篆刻,刻印章。

71、治牧:犹统治,治理。

72、治方:治理国家的方略。

73、治市:古代掌管市场贸易的官员。治,通"司"。

74、治略:施政的方略。

75、治藏:保管。

76、治气:1.涵养精气。2.修养气质。3.谓掌握军队士气。4.犹呕气,生气。

77、治功:1.谓制订法则并有效实施之政绩。2.泛指治理国家的政绩。

78、治象:古代记载政教法令的文字。

79、治忽:治理与忽怠。

80、治备:准备;备办。

81、治务:政务。

82、治数:谓处理各种事务。

83、治谱:《南齐书.良政传.傅琰》:"琰父子并着奇绩,江左鲜有。世云'诸傅有《治县谱》,子孙相传,不以示人'。"后因以"治谱"为称颂父子兄弟居官有治绩之典。

84、治心:1.修养自身的思想品德。2.掌握人心;征服人心。

85、治礼:1.讲习礼仪。2.司礼。

86、治田:1.古人掌管农业事务的官员。治,通"司"。2.种田。

87、治名:1.为政有成绩而获得的好名声。2.谓谋求虚名。

88、治达:古代行射仪及祭礼时,射人在天子和诸侯之间传达命令,谓之"治达"。《周礼.夏官.射人》:"﹝射人﹞掌其治达。"郑玄注:"谓诸侯因与王射及助祭而有所治,受而达之于王,王有命,又受而下之。"一说谓当广赅众事,不仅射仪及祭祀而已。参阅清孙诒让《周礼正义》。

89、治干:处理政务的干才。

90、治人:统治他人。 指治理国家的人才。

91、治所:(1)旧指地方各级官吏的任职所在地

92、治跸:为帝王出行清理道路。

93、治水:(1)整治水利,疏通江河,避免泛滥成灾

94、治问:犹审问。

95、治凡:月计。核计一个月的会计文书。

96、治成:指综计工作成绩之簿册。

97、治经:(1)治:研究;经,指《易》、《诗》、《书》、《礼记》、《春秋》等儒家经典

98、治释:惩治与赦免。借指审理狱讼。

99、治变:谓掌握机动变化的方法。

100、治要:1.岁计。核计一年的会计簿书。2.施政之要领。3.施政之需求。4.摘录主要部分。如唐初魏征奉敕编次经史百家书,摘取其中有关王朝兴衰得失的部分,为《群书治要》。

治字中间的组词

1、政治家: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并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多指国家的领导人物。

2、政治学:研究国家学说、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史的科学。

3、自治区:(1)行政地位与省级等同的民族自治区域

4、统治者:(1)行使权力、指挥或统治权势者;特指统治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

5、自治州:(1)地位在省之下、县之上的一级民族行政区划名称

6、政治犯:由于从事某种政治活动被政府认为犯罪的人。

7、自治县:(1)政行地位与一般县政府平齐的民族自治区划

8、乔治敦:乔治敦(英语:Georgetown),是圭亚那合作共和国首都,位于德默拉拉河入海口、圭亚那北部沿海冲积平原上,北濒大西洋,面积约30平方公里,人口约25万,年气温为23-32摄氏度。

9、顺治帝:顺治帝(1638-1661)即“爱新觉罗·福临”。清朝皇帝。庙号世宗,年号顺治。皇太极第九子。1643年六岁即位,由叔父多尔衮摄政。1644年入关,打败李自成农民军,迁都北京。又派兵攻灭南明,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军。1650年,多尔衮死后始亲政,严惩多尔衮亲信党羽,继续用兵西南,镇压反清势力,并推行垦荒,整饬吏治。

10、张治中: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男,原名本尧,字警魄,后改名治中,字文白,安徽巢县(今安徽巢湖)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

11、政治哦: 是国家的活动,是治理国家,是夺取或保存权力的行为。

12、赵治勋:赵治勋,著名韩国旅日超一流围棋棋手。

13、自治旗:自治旗,是中国行政区划之一,行政地位与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特区、林区相同,属县级行政区,均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县级民族自治地方。

14、默治汤: 组成当归1两,白茯苓5钱,白芍5钱,栀子3钱,柴胡1钱,楝树根5分。

15、同治帝:同治帝(1856-1875)清朝皇帝。即“爱新觉罗·载淳”。庙号穆宗,年号同治。满族。1861-1875年在位。即位时年仅六岁,由顾命八大臣辅佐。不久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实行“垂帘听政”。1873年亲政,仍由慈禧掌权。后病死。

16、乔治岛:乔治岛,亦称“乔治王岛”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岛。

17、政治权利:公民依法在政治上享有的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人身、居住、迁徙、宗教信仰及游行、示威等自由。

18、明治维新:日本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时期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19、自治机关: 行使民族自治权力的机关,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20、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团以上部队或某些独立营的政治工作人员,通常是党委日常工作的主持者,与军事指挥员同为该部队首长。简称政委。

21、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

22、政治庇护: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为避免遭受迫害而逃亡他国,并要求他国准予居留的行为。准予逃亡者居留、不把他引渡回国,就称为“庇护”,即同意政治庇护。我国宪法规定,对于因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可以给予受庇护的权利。

23、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有时特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24、政治避难:一国公民因政治原因为避免遭受迫害而逃亡他国,并要求他国准予居留的行为。准予逃亡者居留、不把他引渡回国,就称为“庇护”,即同意政治避难。我国宪法规定,对于因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可以给予受庇护的权利。

25、反治其身: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26、政治运动:指社会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即由一定阶级的政党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某种政治目的所发动与领导的具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的社会活动。

27、祛治神明:1.佛教语。修智慧,断烦恼。意谓去除尘念,修炼智慧,便可成佛。

28、重典治乱: 典,指的是法典,也就是法律的意思。重典,指的是刑法很重的法律。在乱世,或者可以说社会比较混乱的时候,需要刑法很重的法律来治。

29、政治行为: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活动。

30、不治身亡: 没有治好就去世了。

31、平治道涂: 就是当日除了修整道路外其它事都不宜。

32、政治任务: 政治任务指与政治有关的重大任务。

33、三皇治世: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黄帝,天地人三皇治理国家。

34、子奇治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

35、基因治疗: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也包括转基因等方面的技术应用。

36、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双方互动的一个正式的过程,每一方通常由一个人构成,但有可能由两个或更多的人组成。

37、政治文明: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体现社会发展进步的政治成果,包括一定社会政治制度(国体、政体、法律和行政体系等)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及与该政治制度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等。

38、政治婚姻:男女双方为了某一方或某一方所属的集团的政治利益而结婚,多指没有感情基础,因单方或双方利益驱使下结成的婚姻。

39、悟法治人:指人们对我们生活周围发生的关于法制事件或经历法制事件所产生的感想与体悟。

40、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源自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

41、依法治国: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在中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2、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党和国家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战略方针,也是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的正确而有效的途径。

43、法治社会:是和人治社会相对而言的。

44、对症治疗:指用药的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为对症治疗,或称治标。

45、阴病治阳: 中于阳则流于经。此病始于外寒,络归外热,故以治风寒之邪,治其各脏之;非止风寒而已,六淫湿、暑、燥、火,皆五脏所受,乃筋骨血脉受邪,各有背上五脏以除之。

46、不治而亡:无法治好而去世。

47、不治而愈:比喻不需要治疗就痊愈了。

48、信息治理:信息治理即领导、指导、控制、提供保障的行为或过程,通过这些行为或过程,信息被当作贯穿于整个企业的企业资源得以有效管理,其中包括解决信息冲突问题方面的管理。

49、教授治学: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特质,是大学区别于政府、企业运转模式的显著特征。

50、下燥治血: 中医治法。

51、政治开明:指执政者不专政,政府政策开放透明,人们可以广泛地自由参政。

52、严谨治学:严格要求,专注教学。

53、政治团体:指那些区别于政党和国家机关,有组织地去参与政治过程和影响政府决策的社会利益群体。

54、政治协商: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三大主要职能之一。

55、妖治如火: 形容女子非常美丽,让男子感受某情似火。

56、政治模式: 是对具体政治现象的抽象理论概括。

57、政治蓝图: 指政治思想的设想和政治抱负的计划和实现。

58、愚医治驼: 只管把背医直了,却不管驼背人死活的笑话,这哪里是医生,分明是在害命。

59、上燥治气: 中医术语。指燥邪犯肺时,应从气分治疗。

60、药物治疗:指用一切有治疗或预防作用的物质用于机体疾病,使疾病好转或痊愈,保持身体健康。

61、包治百病:旧时有于端阳节出游的风俗。据云此举可以消除疾病,故称。

62、根治黄河:〖traceandtry〗∶也指彻底追究审理伏望圣慈,尽将台谏官章疏降付有司,令尽理根治,依法施行。

63、顺治遗诏:是顺治帝去世后,由朝廷公布的遗诏,历数他当政期间的十四条错误。应当说,这十四条“罪己诏”,有的是顺治帝自己的意思,有的部分是自己的意思,有的完全不是自己的意思——或是皇太后的意思,或是辅政大臣的意思。

64、政治面目: 指一个人的政治立场、政治活动以及和政治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

治字结尾的组词

1、政治:(1)政府、政党、集团或个人在国家事务方面的活动。治理国家施行的措施

2、德治: 古代儒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强调道德和道德教化在治国中的作用。 指通过倡导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来治理国家和社会。

3、逮治:1.逮捕惩治。

4、吏治:(1)旧时指地方官吏的作风和治绩

5、处治:(动)处分;惩治:严加~。

6、人治:(1)人工治理;以个人好恶确定治国方略。与“法治”对称

7、鞠治:审问定罪。鞠,通"鞫"。

8、统治:(1)一个人或一个政权为维持其生存与发展,运用权力以支配其领土及个人的行为

9、耳治:1.谓以耳闻。2.指教学中的听讲。

10、保治:治理使安定。

11、按治:查问惩办。

12、办治:1.谓治政有方。2.指事情办成﹐办好。

13、鞫治:审理处治。

14、整治:(1)翻修,使恢复原样 (2)修理,排除故障 (3)疏通;挖泥修整 (4)惩罚,给以肉体的痛苦 (5)准备;做

15、犯治:犯法于治世。

16、禮治:(1)以礼仪制度和道德为准则,统治人民、处理国事,这是先秦儒家的政治主张

17、摆治:[bǎizhì]:摆布整治。

18、管治:管辖统治。

19、协治:辅佐。

20、思治:想望治世。

21、挑治:挑挖治病。 指针灸方法之一。即用针将穴位或体表反应点的表皮刺破以治病。

22、案治:1.查办。

23、刨治:方言。整治。

24、拫治:惩治。

25、烹治:烹调;烹煮。

26、邦治:1.古指掌建邦的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泛指国家的政事。

27、济治:辅助治理。

28、葺治:1.治理。2.整治。3.修建。4.置办。

29、志治:1.谓志虑清晰。

30、礼治:(1)以礼仪制度和道德为准则,统治人民、处理国事,这是先秦儒家的政治主张

31、惩治:(动)惩办。

32、紧治:重要的州县所在地。

33、连治:犹连坐。

34、群治:1.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治理和处置。

35、听治:断狱治事。

36、乘治:诊疗马病的一种方法。

37、刻治:严加整治。

38、痛治:1.严厉地惩处。

39、综治:综合治理是党和国家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战略方针,也是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的正确而有效的途径。

40、弹治:弹压处治。

41、富治:1.富足而有秩序。2.用浪费的办法来治理。谓尚奢侈。

42、顺治:顺从而大治。指社会秩序井然而安定。

43、行治:普遍良好。

44、缮治:整理;修补。

45、辨治:1.谓区分等级而治之。2.辨别治绩﹐考察治绩。

46、典治:掌管治理。

47、厘治:犹治理。

48、宪治:指宋代的提点刑狱。为地方最高司法机构。

49、柸治:不愉快。

50、断治:判决处治。

51、钩治:1.亦作"钩治"。2.查核处治。

52、旧治:从前或原来所管辖的地区。

53、醫治:(1)人体患病的医疗过程 (2)给病人或身体的部分以内外科治疗 (3)治疗疾病,恢复健康

54、拯治:犹整顿。

55、法治:(1)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治国 (2)依法治国

56、潢治:谓装裱书画。

57、贵治:旧时敬称他人所管辖的地区。

58、疗治:(1)治疗

59、文治:(1)指在文化、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60、辟治:开发治理。

61、捕治:逮捕治罪。

62、理治:得到治理;治理。

63、剸治:裁处,治理。

64、诊治:(1)诊疗

65、砭治:针砭治病。

66、参治:共同治理。

67、点治:点化备办。

68、辅治:辅佐治理政事。

69、观治:显示治绩。

70、课治:1.考绩优良。

71、同治:治理方法相同。

72、推治:审问治罪。

73、宰治:掌管;治理。

74、佐治:辅佐治理。

75、焙治:1.烘焙制作。

76、鼎治:大治。

77、静治:1.犹言无为而治。

78、镌治:雕凿修理。

79、民治:1.指治民之道。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口号之一。

80、班治:治理。

81、重治:犹大治。

82、攻治:医治。

83、挟治:彻底治理。挟,通"浃"。

84、讲治:1.讲求治国之道。2.讲习研治。

85、拷治:刑讯。

86、县治:县政府所在地。

87、隆治:1.大治﹔盛世。

88、平治:(1)治理;整顿 (2)太平安定

89、养治:治理。

90、责治:追究并惩处。

91、筑治:兴建;修筑治理。

92、对治:1.相匹敌。2.原为佛教语。谓断烦恼。3.引申为对付。4.指对应﹐对照。

93、饵治:以药饵治病。

94、进治:谓官吏胜任而有政绩。

95、没治:(1)坏得无法挽救 (2)好得不得了

96、郅治:天下大治,清明太平到极点。

97、州治:旧时一州最高行政长官的官署。亦指它的所在地。

98、分治:分别治理。

99、干治:谓干练而有治才。

100、郡治:1.郡守府署所在的首县。2.郡守的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