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njiàn

进谏


拼音jìn jiàn
注音ㄐ一ㄣˋ ㄐ一ㄢˋ

词语解释

进谏[ jìn jiàn ]

⒈  对君主、尊长或朋友进言规劝。

忠臣进谏。

admonish; advise;

引证解释

⒈  向君主或尊长直言规劝。

《荀子·成相》:“﹝ 伍子胥 ﹞进諫不听,剄而独鹿弃之江。”
《南史·江淹传》:“淹 每从容进諫, 景素 不纳。”
《旧唐书·韦温独孤郁传赞》:“伏蒲进諫,染翰为文。”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门阀观念》:“高宗 李治 都屡次告戒他,但不改故态,臣下进谏更要遭受到打骂。”

国语辞典

进谏[ jìn jiàn ]

⒈  以直言进行规劝。多用于下对上。

如:「进谏长官」。

分字解释


※ "进谏"的意思解释、进谏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进谏的造句

  • 独山阳君宋娥,不闻让还,适值京师地震,缑氏山崩,那謇謇谔谔的左伯豪,又不能不乘机进谏,再贡忠忱。
  • 本文跳出了文本的樊篱,以战国时谋臣策士的进谏策略为切入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 我恐怕左右有野心的人乘机作乱,就常常以君臣能够始终共享苦乐祸福的人非常微少的道理进谏,但谏书的稿子经常被烧了,故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
  • 幸好陈祖汉小说保密工作做得好,主要是他习惯就近取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犯了直言进谏的忌讳。
  • 时任豫州刺史的狄仁杰直言进谏,成功阻止了武则天的滥施刑罚,并因其卓越才干受封拜相,获赐紫袍一袭。
  • 在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中他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还多次犯颜进谏,避免了多次宫廷纠纷,显示了一定的智谋韬略。
  • 古代最佳“进谏纳谏”的样板,大约非唐太宗和魏徵莫属了,两人君圣臣贤,受到古今舆论的一致称赞。
  • 顾雍在朝秉公执正,不为权势所屈,虽每每和颜悦色进谏,但不苟合取容。
  • 可见魏征谏诤之事确实很多,仅太宗即位之初,就已多达二百余事,其一生进谏,更不知凡几。
  • 本回演述史事,已觉渲染生妍,至插入脱脱进谏一段,尤足补史之阙,揆情度理,应有此文,不得以虚伪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