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nshì

进士


拼音jìn shì
注音ㄐ一ㄣˋ ㄕˋ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进士[ jìn shì ]

⒈  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

a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the highest imperial examinations;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指贡举的人才。

《礼记·王制》:“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於王,而升诸司马,曰进士。”
郑玄 注:“进士,可进受爵禄也。”

⒉  荐举贤士。

《墨子·亲士》:“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⒊  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的人。 明 清 时,举人经会试及格后即可称为进士。

唐 姚合 《寄旧山隐者》诗:“名在进士场,笔毫争等伦。”
《儒林外史》第三回:“到京会试,又中了进士,殿在三甲,授了部属。”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多久以来,文人只出了个翰林即 熊希龄,两个进士,四个拔贡。”

国语辞典

进士[ jìn shì ]

⒈  科举时代的科目。隋炀帝选拔人才,设进士科,唐宋因之,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会试中式,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

《红楼梦·第二回》:「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县。」

分字解释


※ "进士"的意思解释、进士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进士的造句

  • 刘家出了一个奇才刘青龙,十五岁成进士被自己压了一头,怀恨在心,竟然让族中长辈毁了自己的智海,让自己辛辛苦苦修来的文气全部消失,沦为了废人。
  • 进士黄德温,曾任兵部武选司主事,后升吏部考功司主事。
  • 秦简生乃是进士及第开始,为官二十余年,先后任过知县、知州、知府、转运史等地方官,嫉恶如仇,不考虑个人的祸福进退,为平民百姓称颂,使王公贵人害怕。
  • 张津,明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 方守业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坐在长凳上大马金刀,可就是这样一个粗犷的人物,却是一位进士,也是玉海府的正五品府将军。
  • 范公祠:范仲淹,宋苏州吴县人,字希文,大中祥符间举进士
  • 刘东星隆庆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
  • 裴说,天祐三年登进士第,官终礼部员外郎。诗一卷。
  • 他是进士,然而以他的性格而遇上这种事情,不骂三字经何以泄心中之愤?或许高第不敢见他的面,否则被他饱以老拳、殴打上司的事都可能发生。
  • 黄岸是黄帝的一百零一世孙,唐朝的进士,官居广西桂州刺史,后定居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