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ānshī

偏师


拼音piān shī
注音ㄆ一ㄢ ㄕ

词语解释

偏师[ piān shī ]

⒈  旧时指在主力军翼侧协助作战的部队。

auxiliary force;

引证解释

⒈  指主力军以外的部分军队。

《左传·宣公十二年》:“韩献子 谓 桓子 曰:‘ 彘子 以偏师陷,子罪大矣。’”
宋 陆游 《代乞分兵取山东札子》:“吊伐之兵,本不在众,偏师出境,百城自下。”
《明史·太祖纪》:“彼以偏师缀我,而全军趋 金陵,顺流半日可达。”
毛泽东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词:“赣水 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 黄公略。”

⒉  低级军官名。 清 末 濮振声 在 浙江 建德 一带组织反 清 独立军,其基层编制以五人为伍,有伍长,五伍为偏,有偏师。参阅 陶成章 《浙案纪略·濮振声传》。

国语辞典

偏师[ piān shī ]

⒈  辅助主力军作战的侧翼军队。

《左传·成公三年》:「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分字解释


※ "偏师"的意思解释、偏师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偏师的造句

  • 以此看来,只须五六火铳胸甲骑兵游弋无定河,混天王千数饥民偏师必不敢继续北来。
  • 在这里,先期到达的张辽在泰山郡收伏了泰山四寇,同时,郝萌这支偏师也意外的给他开拓了一块存身之地。
  • 我们糜家,既然已经投效主公,被主公托为心腹,更与主公定下姻亲,怎能不殚精竭力?所以才请命主公,至少做个偏师,若能占据吴郡,也能牵制一下陈家。
  • 大司马陆公以文武熙朝,贤诸葛之言而割情欲之欢,感陆公之规而除刑政之烦,陆公以偏师三万,北据东坑,深沟高垒,案甲养威。
  • 此战,邓艾趁两军主力相持之际,率偏师出奇兵,进行大纵深迂回穿插,绕过蜀军的正面防御,直捣蜀都成都,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奇袭战例。
  • 管亥将军原本是北海山贼,被大贤良师感化之后,成为游离于两个青州渠帅的一支偏师,这些年在北海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兵势已经不输于何曼、何仪两位渠帅了。
  • 可是陛下!偏师要移动到敌人后方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我们就这样放任敌人在德累斯顿破坏这样好吗?
  • 这场战役的胜利,是偏师和主力默契配合的结果。
  • 仆散安贞也已占领两广路,主力集结在越李国边境,分出一支偏师去攻打琼州。
  • 在这之前,慕容儁已派出了一只由燕国宗室慕容评统帅的偏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