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shī

京师


拼音jīng shī
注音ㄐ一ㄥ ㄕ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京师[ jīng shī ]

⒈  帝王的都城。

自京师来。——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元济诣京师。——《资治通鉴·唐纪》
赴举京师。——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自京师乘风雪。——清·姚鼐《登泰山记》

capital (of a country);

引证解释

⒈  一说, 陕西 凤翔 有山曰 京,有水曰 师,周文、武 建都于此,统名之曰“京师”。见 清 顾炎武 《肇域志》。一说, 陕西 凤翔 有山曰 京,有水曰 师,周文、武 建都于此,统名之曰“京师”。见 清 顾炎武 《肇域志》。

《诗·大雅·公刘》:“京师 之野,于时处处。”
马瑞辰 通释:“京 为 豳国 之地名…… 吴斗南 曰:‘ 京 者,地名;师者,都邑之称,如 洛邑 亦称 洛师 之类。’其説是也。”
“京师”之称始此。后世因以泛称国都。 《公羊传·桓公九年》:“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
《史记·儒林列传》:“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
唐 韩愈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京师者,四方之腹心,国家之根本。”

⒉  天子的军队。

《左传·庄公十一年》:“京师败,曰王师败绩于某。”

⒊  指朝廷。

《史记·吴王濞列传》:“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验问实不病,诸 吴 使来,輒繫责治之。”

国语辞典

京师[ jīng shī ]

⒈  首都。

《公羊传·桓公九年》:「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
《三国演义·第二回》:「便发檄至各镇,召赴京师。」

都门 毂下 京都 京华 京城

分字解释


※ "京师"的意思解释、京师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京师的造句

  • 少游有机巧,密令观京师宫殿楷式。
  • 汉兴七十余年,如果不遇到自然灾害,那么一定是“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
  • 再往前,便是京师派小棋圣李釜的老宅。
  • 乾隆四十四年秦腔演员魏长生自四川进京,以《滚楼》一剧名动京师,京腔大为减色,竟“使京腔旧本置之高阁”。
  • 京师甜杏仁,用热水泡,加炉灰一撮,入水,候冷,即捏去皮,用清水漂净。
  • 同时在附近屯以重兵,在关城以北山川路口、交通要道上修建墩台、烽燧,数策并施,则京师必定固若金汤、稳如磐石了。
  • 嘉庆十五年“京师入腊月以后,时有雾起霾升,连宵达旦,宛平、大兴具有上报。
  • 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园囿之富且大也,然后知天下之巨丽。
  • 臣建议,撤去他巡抚之职,再押回京师,交由吏部与大理寺议处,然后公示此案,以儆效尤。
  • 监国以弱卒数万留守京师,鲜卑、羌、羯攒聚如林,此皆国之贼也,我之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