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赋


拼音cí fù
注音ㄘˊ ㄈㄨˋ

词语解释

词赋[ cí fù ]

⒈  词和赋的合称。

a type of classical Chinese writing;

引证解释

⒈  汉 朝人集 屈原 等所作的赋称为 楚 辞,因此后人称赋体文学为“词赋”。后亦指词和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且 汉 代词赋,虽云虚矫,自餘它文,大抵犹实。”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五)》:“这是作家研究吸取了外国古典文学语言,特别是 中国 的词赋、小说、话本,以及民间演唱材料的结果。”

⒉  “词赋科”的省称。参见“词赋科”。

《金史·选举志一》:“金 设科皆因 辽 宋 制,有词赋、经义、策试、律科、经童之制。”

国语辞典

词赋[ cí fù ]

⒈  泛指以抒情为主,讲求声调之美,注重排比铺陈的韵文。

《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大约文章既不可带注疏气,尤不可带词赋气。」

分字解释


※ "词赋"的意思解释、词赋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词赋的造句

  • 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词赋
  • 郝天挺少年早慧,即以善作词赋著称,因早衰多疾,厌倦科举功名,以后虽曾得中进士,两次参加廷试,当了太学生,但无意于仕途。
  • 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
  • 这个成语,西汉大词赋家司马相如《子虚赋》里就有子虚先生、乌有先生,两者所陈皆非事实。
  • 泱泱华夏,弘扬正气;明礼诚信,炎黄骨气;修身律己,彰显节气;崇文尚俭,美德风气;诗歌词赋,挥洒志气;文明中华,一派和气!
  • 先论举业,后及古文词赋,元元本本,两生自以为弗及。
  • 凡就试,唯词赋者许持《切韵》、《玉篇》,其挟书为奸,及口相受授者,发觉即黜之。
  • 他得出结论说,陪审员认为他知道哪些证词重要,并可能对他作笔记的那部分证词赋予更大的重要性。
  • 刘为金代著名学者,首位词赋状元,当时名士多出于其门下,号称“一世师宗”。
  • 这一类新进士人“重词赋而不重经学,尚才华而不尚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