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ēngyuèhuài

礼崩乐坏


拼音lǐ bēng yuè huài
注音ㄌ一ˇ ㄅㄥ ㄩㄝˋ ㄏㄨㄞˋ

词性成语

近义词礼坏乐崩

词语解释

礼崩乐坏[ lǐ bēng yuè huài ]

⒈  同“礼坏乐崩”。

引证解释

⒈  同“礼坏乐崩”。

章炳麟 《与简竹居书》:“中 唐 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国语辞典

礼崩乐坏[ lǐ bēng yuè huài ]

⒈  形容典章制度、礼仪教化遭受破坏,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混乱。也作「礼坏乐崩」。

《隋书·卷一四·音乐志中》:「礼崩乐坏,其来自久。」

分字解释


※ "礼崩乐坏"的意思解释、礼崩乐坏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礼崩乐坏的造句

  • 我们这里世道浇漓、礼崩乐坏了。
  • 秦汉时,礼崩乐坏,有“纳粟拜爵”的买卖,就是用当时最宝贵的粮食,作为官爵的交换条件。
  • 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 在屈原看来,战国后期,世道浇薄,人心不古,礼崩乐坏,而自己却热肠古道,不从俗流。
  • 唐末五代时期礼崩乐坏,纲常扫地以尽,中国封建社会的新阶段在旧秩序的大动乱中到来。
  • 到了春秋时期,由于社会上层建筑发生巨大的变革,因而造成礼崩乐坏,暴露出以礼治国的危机。
  • 中国的奴隶主义,大约始于夏朝,到了战国时期,巳开始"礼崩乐坏",但儒家等还抱着"先王"不放,动辄"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要开历史倒车。
  • 春秋是先秦礼制最健全之时期,认为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传统观点应得到修正。
  • 只是这以后不久,中国步入十年浩劫,作为封建余孽的西安城墙在这个“礼崩乐坏”的岁月里开始经历前述种种折磨,也渐渐魂飞魄散。
  • 现实依据就是荀子所处的时代,“礼崩乐坏”的混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礼乐的价值,由此也引起对与礼乐密切相关的文艺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