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ánxiàshì

礼贤下士


拼音lǐ xián xià shì
注音ㄌ一ˇ ㄒ一ㄢˊ ㄒ一ㄚˋ ㄕˋ

词性成语



词语解释

礼贤下士[ lǐ xián xià shì ]

⒈  旧指降低身分去敬重、结交身分比自己低而有才识的人。形容君主或高官重视人才。

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侈矜尚,先哲所去。——《宋书·江夏王义恭传》

courteous to the wise and condescending to the scholarly;

引证解释

⒈  谓有地位者能礼敬贤德之人并降格与之结交。

《新唐书·李勉传》:“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 李巡、张参 在幕府,后二人卒,至宴饮,仍设虚位沃馈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河南 抚军 毕秋帆 先生簉室 周月尊,字 漪香,长洲 人也。酷嗜文墨,礼贤下士。”
《红楼梦》第三回:“且这 贾政 最喜的是读书人,礼贤下士,拯溺救危,大有祖风。”
郭沫若 《历史人物·甲申三百年祭》:“看他的很能收揽民心,礼贤下士,而又能敢作敢为的那一贯作风,和 刘邦、朱元璋 辈起于草泽的英雄们比较起来,很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气概。”

国语辞典

礼贤下士[ lǐ xián xià shì ]

⒈  有地位者能尊礼有才德的人,谦恭待士。也作「礼贤好士」、「礼贤接士」、「礼士亲贤」。

《旧唐书·卷一三一·李勉传》:「其在大官,礼贤下士,终始尽心。」
《红楼梦·第三回》:「且这贾政最喜的是读书人,礼贤下士,拯溺救危,大有祖风。」

傲世轻才

分字解释


※ "礼贤下士"的意思解释、礼贤下士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礼贤下士的造句

  • 礼贤下士,对读书人十分尊重。
  • 他虽身居高位,便谦恭屈己,能礼贤下士
  • 刘备礼贤下士,注意重用人才。
  • 他不相信弟子叙说的思贤如渴,也不相信随从描述的礼贤下士
  • 我要去那摆架子,那我‘礼贤下士’的形象不全毁了。
  • 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假如当初唐宗不能听取魏征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善纳忠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
  • 锉掉左角,代表虚左以待,礼贤下士
  • 他们打江山时礼贤下士,坐江山时翻脸不认人,这正好体现了帝王学的诡异莫测之处,术随时变,法无定法。
  •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彩,礼贤下士,厚待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 他入川后,很快便平定了南北番人的骚乱,并倡导礼教,轻徭薄赋,礼贤下士,广罗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