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yuān

鸣冤


拼音míng yuān
注音ㄇ一ㄥˊ ㄩㄢ

词语解释

鸣冤[ míng yuān ]

⒈  叫喊冤枉,申诉冤屈。

击鼓鸣冤。

voice grievance;

引证解释

⒈  喊叫冤屈。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差拘》:“明知局诈,然已堕其阱中,虽欲鸣冤赴诉,床头之积金已尽,家产已準算无餘,又安能徒手空弮而搏结队之猛虎乎?”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李壮 不顾众人,便飞奔到县里去击鼓鸣冤,説 夏作人 杀人。”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只有若干已经‘正法’的人们,至今不听见有人鸣冤或冤鬼诉苦。”

国语辞典

鸣冤[ míng yuān ]

⒈  声诉冤屈。

《福惠全书·卷一一·刑名部·词讼》:「虽欲鸣冤赴诉,床头之积金已尽。」
《文明小史·第二九回》:「幸而这寡妇的兄弟出来鸣冤,才把这事息掉。」

分字解释


※ "鸣冤"的意思解释、鸣冤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鸣冤的造句

  • 杨二姐之妹杨三姐随母前来吊孝,看出二姐死得古怪,到县衙击鼓鸣冤
  • 这鼓是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我们常在影片中看到蒙冤百姓在衙门口击鼓鸣冤的场面,所击之鼓就叫“登闻鼓”。
  • 现在的影视剧中百姓向官吏击鼓鸣冤的情节时常出现。
  • 孩童之母闻讯后到庙中找孩子,见到孩子尸体后大哭,向大师兄索命,又跑到县衙击鼓鸣冤
  • 他自己已经是自身难保了,却还要为别人鸣冤叫屈。
  • “我真没有作弊啊!”面对老师的审问,小明不住地为自己鸣冤叫屈。
  • 我下意识地看向鸣冤鼓,只见商鞅在众目睽睽之下飞奔到鼓旁边,撩起鼓槌就打啊,边打还边跳,顿时声如雷震,震得所有人都捂住了耳朵,县令坐在堂上都快疯了。
  • 吕远鹏一边暗暗为吕泽和吕氏家族大大鸣不平,一边更加废寝忘食地卖力查找史料,意欲找到更多更充分的证据,为吕氏彻底平反鸣冤
  • 每一次伸张正义都会有人鸣冤叫屈。
  • 连击鼓鸣冤都没耳朵听,兰来该负责人的懒病还真不是一般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