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ānfàn

干犯


拼音gān fàn
注音ㄍㄢ ㄈㄢˋ

近义词冒犯

词语解释

干犯[ gān fàn ]

⒈  触犯;干扰侵犯。

不轨之民,干犯国法。
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三国志·魏志·苏则传》

encroach upon; offend;

引证解释

⒈  冒犯;触犯;干扰。

《后汉书·史弼传》:“干犯至戚,罪不容诛。”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先是京城恶少及屠沽商贩,多繫名诸军干犯府县法令,有罪即逃入军中。”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刘中丞书》:“不轨之民,干犯国法。”
郭沫若 《一只手》:“这在形式上已经把工人团结了起来,假使他们再有一种精神结合,就给一堆石块砌成了一座保垒,那是不可干犯的。”

⒉  旧时刑律用语。指与罪案有牵连的人。

《元典章·刑部五·检验》:“今省部定到尸形格式於内,於是开写正犯、干犯名色。”

国语辞典

干犯[ gān fàn ]

⒈  冒犯、侵犯。也作「干冒」。

《后汉书·卷二七·吴良传》:「信阳侯就倚恃外戚,干犯乘舆,无人臣礼,为大不敬。」

冒犯

分字解释


※ "干犯"的意思解释、干犯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干犯的造句

  •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 今车骑将军邓骘虽胸怀敬顺之志,而宗族广大,姻戚不少,宾客奸诈狡猾,多数干犯禁令宪章。
  • 这牌必在亚伦的额上,亚伦要担当干犯圣物条例的罪孽;这圣物是以色列人在一切的圣礼物上所分别为圣的。
  • 保罗分诉说,无论犹太人的律法,或是圣殿,或是凯撒,我都没有干犯
  • 那时,神的灵感动祭司耶何耶大的儿子撒迦利亚,他就站在上面对民说,神如此说,你们为何干犯耶和华的诫命,以致不得亨通呢?
  • 傧相乐工,奔走不暇,自早至暮,数日之内,无非吉日良时,阴阳忌讳,略不讲择,然而是时婚家亦不见干犯不祥,始知选日合婚,徒多炫惑。
  • 为此,无论谁,若不相称地吃主的饼,或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体和主血的罪人。
  • 就在你认为你的孩子会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时候,他会干犯下另一件“好事”。
  • 你藐视了我的圣物,干犯了我的安息日。
  • 怯懦只是夺去安全的手段,它不仅减削我们的卫护能力,甚至于驱我们于毁灭之崖,使我们碰着从来无意干犯我们的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