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àn ér bù jiào

犯而不校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犯:冒犯;校:计较。别人冒犯了;也不计较。


基础信息

拼音fàn ér bù jiào

注音ㄈㄢˋ ㄦˊ ㄅㄨˋ ㄐ一ㄠˋ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感情犯而不校是贬义词。

例子惠养民道:“犯而不校,何以罚为?”大家微笑,各自散去。(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五回)

用法复杂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唾面自干

反义词针锋相对以眼还眼

英语be wronged but not to seek revenge


犯而不校的造句

高老太爷听说有些年轻学生在外面印报纸,散布谣言,专跟他作对,在他看来,这简直是犯上作乱,目无君长了。

面对同桌的挑衅,我犯而不校,他慢慢的也没兴趣了。

面对土匪的侵扰,他也只能是犯而不校。

博大是犯而不校的宽容,博大是以德报怨的情怀,博大是兼济天下的心灵。 

鲁迅说过"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

对那些以欺人为快乐之本的人,决不可犯而不。

昔者吾友,以牙还牙是直道,有若无,决不可犯而不校。

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字义分解


※ 犯而不校的意思解释、犯而不校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