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

立言


拼音lì yán
注音ㄌ一ˋ 一ㄢˊ

词性动词

词语解释

立言[ lì yán ]

⒈  树立精要可传的言论;亦指著书立说。

expound one's ideas in writing; achieve glory by writing;

引证解释

⒈  指著书立说。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 疏:“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摛鋭藻以立言,辞炳蔚而清允者,文人也。”
鲁迅 《呐喊·阿Q正传》:“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

⒉  泛指写文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⒊  立论;提出某种见解或主张。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与奏折》:“臣等再三细绎,立言虽或过激,而究非狂悖之谈。”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譬如说某地风气闭塞,也未必无一二开通的人,但记载批评,总要据大多数立言,这一二人决遮不了大多数。”
郭沫若 《盲肠炎·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如在承认我的解释上立言。则我的证据虽然只有一个,而 河上博士 是连一个也没有。”

国语辞典

立言[ lì yán ]

⒈  树立精辟可传的言论、学说。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
《儒林外史·第一八回》:「文章是代圣贤立言,有的一定的规矩。」

分字解释


※ "立言"的意思解释、立言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立言的造句

  • 立德需要的是爱心,立功需要的是进取,立言就是立德立功的精华提炼。
  • 这篇奏对,是专从权戚嬖幸上立言,梁冀瞧着,先已忿恨,即黜规下第,授官郎中,规知不可为,托疾辞归。
  • 我以新学说立言论,然后改制科举为立功,以高尚操守立德,成就万世不朽之功业。
  • 文章是代圣人立言,有个一定规矩,比不得那些杂览,可以随手乱做。所以一篇文章,不但看出这个人的富贵福泽,并可以看出国运的盛衰。
  • 儒者本六艺之支流,虽其间依草附木,不能免门户之私,而数大儒明道立言,炳然具在,要可与经史旁参。
  • 人间世》)可谓深明世情的确然之论,然而,评骘是非,著书立言,能够做到善人之善而不溢美,恶人之恶而不溢恶,殊非易事。
  •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 在中国,文、史确实可以不分,都是通过“立言”来获得力量。一种是现代多强调的感情的力量,可以畅快地抒发一下。而另外一种就是我们刚刚提及的力量,是告诉你对错以及感召的力量。
  • 在立德、立行、立言上,曾国藩都臻于极致。
  • 据史料记载,墓碑上应有“钦赐”二字及少京兆黄吉士题字“幕义立言”的坊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