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ōngshí

通识


拼音tōng shí
注音ㄊㄨㄥ ㄕˊ

词语解释

通识[ tōng shí ]

⒈  学识渊博的人。

⒉  学识渊博。

⒊  指广博的知识。

引证解释

⒈  学识渊博的人。

晋 陶潜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之一:“即理愧通识,所保詎乃浅。”
唐 孟棨 《<本事诗>序》:“闻见非博,事多闕漏,访於通识,期復续之。”
清 吴伟业 《寿王鉴明五十》诗:“通识晓世变,早计骇愚俗。”

⒉  学识渊博。

《魏书·儒林传·陈奇》:“高允 与 奇 讎温古籍,嘉其远致,称 奇 通识,非凡学所窥。”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识量》:“説(张説 )之通识,过於 魏徵。”

⒊  指广博的知识。

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三章:“普遍史并非由专门史丛集而成,作普遍史者须别具一种通识,超出各专门事项之外而贯穴乎其间。”

国语辞典

通识[ tōng shì ]

⒈  一种要求识见博通的教育理念。旨在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所需的各门知识,以拓宽视野、开放心灵、扩充知识领域,并能全面观照当代文化方向,了解自身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如:「通识课程」。

分字解释


※ "通识"的意思解释、通识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通识的造句

  • 我们也可以自由选择一些课程,来达到通识教育的要求,但可选的范围窄得多。
  • 学校应当通过通识教育与职业规划引导医学生面向基层就业。
  • 动之以情,说之以理,诉立以法,是通识伦理教育的一般方法。
  • 作为培养公安事业接班人的公安高等院校,培养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语文在其通识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 摘要技职教育与博雅或通识教育长时间来一直处于二元对立。
  • 青胜于蓝的通识教育要带给学生什么?杨福家援引了一位华裔教授的话“我有幸就读于斯坦福大学,这是一所笃信素质教育的大学。
  • 以管窥之见,期抛砖引玉,呼吁引起有关部门对通识教育在高等学校课堂的重视,为更好的培养综合性人才奠定基础。
  • 我国军事院校的通识教育亦不例外。
  • 在儒家的理想,伟大人格的成就并不止于个人的修养和一己的通识博知,而在推己及人,关心、教育和改革社会。
  • 全球一流师资、国际化的教学氛围;书院制全人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群美全面发展;优秀的专业设置,注重创新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通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