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ù shí bù zhī

不识不知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没有多少知识。旧喻民风淳朴。


基础信息

拼音bù shí bù zhī

注音ㄅㄨˋ ㄕˊ ㄅㄨˋ ㄓ

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感情不识不知是中性词。

例子然尝闻尧舜之世,十日一风,五日一雨,百姓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所谓“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是也。(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识古今。

近义词不知不觉


不识不知的造句

然尝闻尧舜之世,十日一风,五日一雨,百姓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所谓"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是也。

千思万感而一顺乎不识不知之则,无逆吾明觉之体,是千思万虑谓之何思何虑也。

大哉妻之为道也,巍巍乎惟天为大,惟妻则之,荡荡乎无能名焉,不识不知,顺妻之则。

因为厌恶现社会,故悬想那些无量寿、无量光的净土;不识不知,完全天趣的伊丁园;只有快乐,毫无痛苦的天国。

不识不知,恍若唐虞世界,如痴如梦,俨然混沌乾坤。

且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者,古人事业。

然则乍见之发,岂非生于不识不知之中?

尧乃微服游于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字义分解


※ 不识不知的意思解释、不识不知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