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ǔ

伏暑


拼音fú shǔ
注音ㄈㄨˊ ㄕㄨˇ

近义词酷暑伏天

反义词严冬

词语解释

伏暑[ fú shǔ ]

⒈  指炎热的夏天。

引证解释

⒈  指炎热的夏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喂养》:“若伏暑之鞍,又宜急卸。”

国语辞典

伏暑[ fú shǔ ]

⒈  炎热的伏天。伏天指三伏,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第一天。初伏、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从初伏到末伏通常为一年当中天气最热的一段时间。

如:「炎炎伏暑,出门最好打把洋伞。」

分字解释


※ "伏暑"的意思解释、伏暑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伏暑的造句

  • 六月伏暑天里,天空的烈日火辣辣的,似乎要把人烤熟。
  • 登革热病属于中医学的“瘟疫”范畴,可参照温病学“疫疹”、“湿温”、“暑温”、“伏暑”等病证辨证论治。
  • 纸老虎是空谈之象,耐热问题实在难比,三伏暑是转变之象,温度差别实在无力,冷暖自知要添减衣服,很是很不放心现在的你,注意身体。
  • 广东省发布的新版登革热防治指南认为,登革热病属于中医学的“瘟疫”范畴,也可参照温病学“疫疹”、“湿温”、“暑温”、“伏暑”等病证辨证论治。
  • 这时候正是六月伏暑,艳阳高照,天气炎热,平原地区又没有太多的树林可以遮荫,热辣辣的太阳毫不保留的落在他们的身上,每个人都是大汗淋漓,苦不堪言。
  • 伏暑午后,滚了大半日的旱雷迟迟催不下雨水,闷得人不由气短心慌。
  • 伏暑甚,炽热炎炎,树下休闲,凉静自然,熬过旬日,秋意爽延,朋友关心,胜似秋现,有我祝福,你可安眠。
  • 就像是伏暑天突然喝道冷冽的泉水,让人遍体生凉。
  • 时值伏暑,白花花的太阳晒的青衣螳有些喘不过气来,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又看了看自己的爱骑“乌天牛”。
  • 她是春秋五霸之一,齐国的公主,却因为在出生时,发生了伏暑降冰雹的天灾,而被人诬陷为国之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