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ǒuzhū

口诛笔伐


拼音kǒu zhū bǐ fá
注音ㄎㄡˇ ㄓㄨ ㄅ一ˇ ㄈㄚˊ




词语解释

口诛笔伐[ kǒu zhū bǐ fá ]

⒈  口头谴责,笔端讨伐。

他捐廉弃耻,向权门把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明·汪廷讷《三祝记》

condemn both in speeches and in writings;

引证解释

⒈  用言语或文字宣布、声讨敌对者的罪行。也用于谴责坏人坏事。

明 汪廷讷 《三祝记·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巴金 《军长的心》:“你们作家用笔写,我们用子弹、用手雷、用大炮写。你口诛笔伐,我们夺取山头。”

国语辞典

口诛笔伐[ kǒu zhū bǐ fā ]

⒈  用言语和文字来揭发、谴责他人的罪状。明·汪廷讷也作「笔诛口伐」、「口伐舌击」。

《三祝记·第一四出》:「他捐廉弃耻,向权门把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分字解释


※ "口诛笔伐"的意思解释、口诛笔伐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口诛笔伐的造句

  • 但正如他们口诛笔伐的银行家那样,很少有人会这么想。
  • 人人口诛笔伐,痛斥祸国殃民的“四人帮”。
  • 对坏现象我们要口诛笔伐
  • 未能将坏人“投畀豺虎”于生前,当然也只好口诛笔伐之于身后。
  • 当弊案爆发时,人人口诛笔伐那些监守自盗的官员。
  • 对这种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我们必须口诛笔伐,使之无处容身。
  • 俄国人用口诛笔伐乌克兰的方式来纪念俄格战争一周年。
  • 批判会上,同学们个个口诛笔伐
  • 对社会的不公进行口诛笔伐,正是新闻记者的职责所在。
  • 文人的刀剑就是笔墨,对此不良风气理应口诛笔伐,同声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