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伐


拼音bǐ fá
注音ㄅ一ˇ ㄈㄚˊ

词语解释

笔伐[ bǐ fá ]

⒈  用文字声讨:口诛笔伐。

引证解释

⒈  谓以文声讨。

鲁迅 《花边文学·序言》:“只为了一篇《玩笑只当它玩笑》,又曾引出过一封 文公直 先生的来信,笔伐的更严重了。”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虽说 孔子 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然而现在的人们,却几乎谁也不知道一个笔伐了的乱臣贼子的名字。”

分字解释


※ "笔伐"的意思解释、笔伐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笔伐的造句

  • 对这种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我们必须口诛笔伐,使之无处容身。
  • 俄国人用口诛笔伐乌克兰的方式来纪念俄格战争一周年。
  • 对社会的不公进行口诛笔伐,正是新闻记者的职责所在。
  • 人人口诛笔伐,痛斥祸国殃民的“四人帮”。
  • 未能将坏人“投畀豺虎”于生前,当然也只好口诛笔伐之于身后。
  • 当弊案爆发时,人人口诛笔伐那些监守自盗的官员。
  • 文人的刀剑就是笔墨,对此不良风气理应口诛笔伐,同声谴责。
  • 批判会上,同学们个个口诛笔伐
  • 对坏现象我们要口诛笔伐
  • 不料时局多变,又临厄运,引来了四十多天的口诛笔伐,并被下放到汉阳劳动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