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

菽粟


拼音shū sù
注音ㄕㄨ ㄙㄨˋ

词语解释

菽粟[ shū sù ]

⒈  泛指粮食。

布帛菽粟。

grain;

引证解释

⒈  豆和小米。泛指粮食。

《墨子·尚贤中》:“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
汉 桓宽 《盐铁论·授时》:“夫为政而使菽粟如水火,民安有不仁者乎?”
宋 樊仁远 《浮云居士曾公行状》:“赴人之急甚己之私,飢者菽粟,寒者綈纊。”
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甚至把小说比作空气和菽粟。”

国语辞典

菽粟[ shú sù ]

⒈  豆类及谷类。

《孟子·尽心上》:「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分字解释


※ "菽粟"的意思解释、菽粟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菽粟的造句

  • 对孩子的教育如同布帛菽粟一样,是一天也不可废弃的。
  • 人与人患隔而不亲,亲民之事,心兼富之教亡,未有不使民菽粟如水火而责以仁者。
  • 碑帖鉴赏大家秦公在《秦说碑帖》中指出,从宋朝开始的碑学和帖学风靡了近千年,文人若不明碑帖,如同农夫不辨菽粟,木匠不辨绳墨。
  • 古者以布帛菽粟不可尺寸抄勺而均,乃为钱以通贸易。
  • 今岷嶓款服,蜀汉沃饶,闾里富於猗陶,菽粟同於水火。
  • 后宫曳绮绣,厩马馀菽粟,百姓流离,僵尸蔽野,货贿公行,帑藏损耗。
  • 狗马禽兽当食者多,度不足,下调郡县,转输菽粟、刍稿。
  • 晋计急,乃取军中杂钱举息与畿内百姓,每至田收之际,多令军人车牛散入村乡,收敛百姓所得菽粟将还军。
  • 为人之学者,父子夫妇昆弟之道,布帛菽粟之宜也。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们的各项工作如同布帛菽粟之于人的生活,须臾不可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