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ǒumín

莠民


拼音yǒu mín
注音一ㄡˇ ㄇ一ㄣˊ

近义词败类

反义词良民贱民

词语解释

莠民[ yǒu mín ]

⒈  坏人。

引证解释

⒈  坏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奈何动曰无兵可用,又奈何动曰莠民可虞,诚能召募驍悍之民为兵,则北五省之回匪,红胡匪,捻匪,曳刀匪,皆六郡之良家也。”
《海国英雄记》第三出:“目下我祖国呵,朝多粃政,野有莠民。”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王一见他们的冷笑,便觉自己受愚,回顾武士,想命令他们就将那欺君的莠民掷入牛鼎里去煮杀。”

国语辞典

莠民[ yòu mín ]

⒈  坏人、不良分子。

如:「莠民当除」。

败类

分字解释


※ "莠民"的意思解释、莠民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莠民的造句

  • 莠民”与“莠言”则已然古典。
  • 而独至西教一兴,美与法合举国之权力以袒庇之,莠民以入教为护符。
  • 自粤匪滋事以来,各省莠民,沧怀不肖之心,狡焉思犯上而作乱,一次不惩,则胆大藐法;二次不惩,则聚众横行矣。
  • 五十金币一名?万能的神啊!我要卖五个莠民女儿给纱希族长。
  • 张啸林则得意忘形,手舞足蹈——此等殊荣岂是流氓、莠民可得?这个结果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 对刀客,民间敬佩的说法称作刀侠、游侠,厌恶的则称之为刀匪、莠民
  • 这三等莠民,令掾史以下,各举所知,招罗得数百人,由诩亲自挑选,汰弱留强,尚得百余。
  • ’或谓江令伤本可不死,因焚毁教堂后,有某人逼之自死,尤属莠民诬罔之言。
  • 华人具有卓越的市场经济潜能,不过清朝皇帝看不出来,反而称出洋华人为“天朝莠民”。
  • 尤严治盗,莅任三月,诛戮近百人,莠民屏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