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

民瘼


拼音mín mò
注音ㄇ一ㄣˊ ㄇㄛˋ

近义词民隐

词语解释

民瘼[ mín mò ]

⒈  民众的疾苦。语本《诗·大雅·皇矣》:“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引证解释

⒈  民众的疾苦。

语本《诗·大雅·皇矣》:“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马瑞辰 通释:“《汉书》、《潜夫论》及《文选》注,并引作‘求民之瘼’。”
《后汉书·循吏传序》:“广求民瘼,观纳风謡。”
唐 孙樵 《武皇遗剑录》:“民瘼其瘳,国用有加。”
宋 李纲 《与秦相公书》之十二:“入境之初,询问民瘼。耆老皆云,累年以来,既盗贼之所蹂践,又科需之所搔扰。”
明 方孝孺 《书学斋佔毕后》:“此非躬歷其事,而深究民瘼者,不能述斯言也。”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竹屿病起赋一词送别》词:“帝念东南民瘼,一髮牵之头动,亲问六州鹺。”

国语辞典

民瘼[ mín mò ]

⒈  人民的疾苦。

《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序》:「广求民瘼,观纳风谣。」

民隐

分字解释


※ "民瘼"的意思解释、民瘼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民瘼的造句

  • 我皇考旰食宵衣,勤求民瘼,无日不下减赋宽征之令。
  • 但究其实,“仁慈”的晋惠帝不仅智短,更缺大德,全然不解民生民瘼,竟至满嘴胡言。
  • 十六日上午十时,钧座指示善后工作甚多,其一片关怀民瘼之情,令人感奋。
  • 辛丑,谕李鸿章、孙家鼐等察赈,被灾州县有玩视民瘼者,严劾以闻。
  • 书生办报,直言谠论,志士匡时,关心民瘼,但由于使用文言文,深奥难懂,读者局限于士绅和学子。
  • 或为君者仗其权位,恣情妄为,不能体恤民瘼,导致国困民穷,或刀兵相残,殃及无数生灵。
  • 哪怕哀鸿遍野,民瘼深重,也绝不会有人过问。
  • 然后为之正其经界,明其版籍,约其妄费,裁其横敛,则预借可革,民瘼有瘳矣。
  • 岁行所部,检察储积,稽考帐籍,凡吏蠹民瘼,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
  • 伏承求恤民瘼,宣布诏条,去宿弊以便人,兴无穷之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