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nzhù

笺注


拼音jiān zhù
注音ㄐ一ㄢ ㄓㄨˋ

词语解释

笺注[ jiān zhù ]

⒈  古籍的注解。

annotation; notes and commentaries on ancient texts;

引证解释

⒈  指注释文义。

唐 韩愈 《施先生墓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宋 苏辙 《初发嘉州》诗:“云有古 郭生,此地苦笺注。”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重修郑公祠碑》:“﹝ 郑公 ﹞所学《易》、《书》、《诗》、《礼》、《春秋》、《论语》、《孝经》,笺注百餘万言。”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综其体制,约为四类:纪述之文也,笺注之文也,议论之文也,比赋之文也。”
瞿秋白 《文艺杂著·涴漫的狱中日记》:“那些学者的笺注亦暂不刊布,因为他们自己说研究尚未成熟,可以缓些发表。”
同“笺注”。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其后 郑玄 之徒,笺註训释,不遗餘力。”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李、杜、韩、苏 不斤斤於分音列谱,何也?空诸一切,而后能以神气孤行;一涉笺註,趣便索然。”

国语辞典

笺注[ jiān zhù ]

⒈  古书的注解。

唐·韩愈〈施先生墓铭〉:「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

分字解释


※ "笺注"的意思解释、笺注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笺注的造句

  • 对于圣人之言决不敢越雷半步,这种笺注之学虽存朴实严谨之风,却有机械、支离、牵强的特点。
  • 清徐树?、徐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两人分担了笺、注的工作,成书《李义山文集笺注》,是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注本。
  • 观普贤菩萨行法经笺注,丁福保注。
  • 古圣人言,其旨微密;笺注纷罗,颠倒是非;闻先生讲论,如客得归。
  • 南北朝至隋唐大略沿袭并整理,孔颖达笺注群经,为当时经学南北融合作出贡献。
  • 加以后世迷徒恣其臆说,将先圣典教妄行笺注,乖讹万状。
  • 笺注》在系年、校勘、辨伪与辑佚等方面亦有收获。
  • 《稼轩词编年笺注》的笺证和编年最见功力,于口语俗词释义也付出艰辛探索。
  • 从单一的古诗笺注,到快餐式的古诗解读,再到将古诗今译为新诗的形式,中国古典诗歌经历了现代快餐文化影响下的质的飞跃。
  • 诗选面世后,为之笺注、翻刻、评点者达数十种,亦有日本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