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ù

批注


拼音pī zhù
注音ㄆ一 ㄓㄨˋ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批注[ pī zhù ]

⒈  加批语和注解。

annotate and comment on;

⒉  批评和注解的文字。

书眉有小字批注。

marginalia;

引证解释

⒈  指批语和注解。

胡适 《重印乾隆壬子本<红楼梦>序》:“初本的一些矛盾错误仍旧留在现行各本里,虽经各家批注里指出,终没有敢改正。”
孙犁 《澹定集·买<太平广记>记》:“前两册,还有些圈点、批注,是原阅书人做的。”

⒉  谓加批语和注解。

浦安修 《赤子之心》:“德怀 针锋相对地批注道:‘现在的情况是左倾。’”

国语辞典

批注[ pī zhù ]

⒈  批语和说解文字。也作「批注」。

如:「脂砚斋评本是研究红楼梦很重要的批注本。」

分字解释


※ "批注"的意思解释、批注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批注的造句

  • 电讯管理局局长就有关系统批注的附表。
  • 救助档案仅限于当场查阅、摘抄和复印,利用过程中注意保密,严禁对救助档案进行涂改、抽换、圈划、批注或者造成污染、损毁。
  • 相机,原来不是那么重要,它不过是我心的批注,眼的旁白。
  • 本文出自任正非《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删节;批注者彭剑锋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夏基石咨询集团首席合伙人兼董事长。
  • 而各类电子文档无法做到原版原式、缺乏对文档的审阅批注功能。
  • 不能在脚注、尾注、页眉、页脚、批注或文本框中使用表格。
  • 你还可以用尖笔在空白处作批注,这些批注储存在书脊中可以随时装卸的微型的瞬时储存卡上。
  • 看得出这些批注是先生为写作《元白诗笺证稿》作资料准备的,是先生当年的工作用书。
  • 至于明人批注,只反映元未行省被允许便宜行事以后的情况,并非元代通制。不足为训。
  • 跟踪文本用于给关系形状加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