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āng

匡济


拼音kuāng jì
注音ㄎㄨㄤ ㄐ一ˋ

词语解释

匡济[ kuāng jì ]

⒈  “匡时济世”的略语。即挽救艰难时势,救助当今人世。

公抱匡济之才,何往不利?——《三国演义》

save;

引证解释

⒈  匡正救助。

汉 王充 《论衡·对作》:“圣人作经艺者(著)传记,匡济薄俗,驱民使之归实诚。”
《三国志·魏志·贾诩传》:“乃更拜 詡 尚书,典选举,多所匡济。”
唐 罗隐 《淮南送卢端公归台》诗:“道从上国曾匡济,才向牢盆始重难。”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杨老头子 来讨帐,住在庙里,獃头獃脑,口里説甚么天文地理,经纶匡济的混话。”
郭沫若 《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他一生五十七年中,就我记忆所及的,似乎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浮夸时代……第三期,匡济时代(四十至五十七)。”

国语辞典

匡济[ kuāng jì ]

⒈  匡助救济。

《三国志·卷二三·魏书·赵俨传》:「太祖始迎献帝都许,俨谓钦曰:『曹镇东应期命世,必能匡济华夏,吾知归矣。』」
《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姓杨的杨老头子来讨帐,住在庙里,呆头呆脑,口里说甚么天文地理、经纶匡济的混话。」

分字解释


※ "匡济"的意思解释、匡济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匡济的造句

  • 朋友如石,石以砥砺,人见其情,顺逆时忠言匡济
  • 当时,钱已六十岁,早年也是功名事业心极重之人,满怀匡济澄清雄心壮志,只是宦途坎坷,迭遭大挫,才变得消沉颓放,终日在秦楼楚馆中廝混,结果得了个“东林浪子”。
  • 多少人曾有匡济天下之志,当得上等愿、中等缘、下等福,到头来才知修齐本我之德,无非高处立、平处往、宽处行。
  • 后来,朱次琦在赴山西任知县前后扶危济困,匡济时艰,治学论世主张通经致用,都是承袭父亲遗风。
  • 翻阅史书,以匡济天下为己任,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的士大夫,代代不绝。
  • 孔明博采图匡济,润之饱学为苍生。
  • 兄弟五人,长兄匡济,早亡;次兄匡胤,太祖;三兄匡义,即太宗;五弟匡赞,幼亡。
  • 匡济天下为己任,成为江南河道总督杨以增藏书的一个重要原因。
  • 吐蕃赞普死,李治派遣右武卫将军鲜于匡济持皇帝书信前往吊祭。
  • 另外,近日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的金华赛区比赛中,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吴昊、沈匡济、翁健三位同学组队获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