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āng

匡复


拼音kuāng fù
注音ㄎㄨㄤ ㄈㄨˋ

词性动词

词语解释

匡复[ kuāng fù ]

⒈  挽救国家,使转危为安。

论匡复勋,封帝豫章郡公,邑万方。——《南史·宋武帝本纪》

save a country from danger;

引证解释

⒈  谓挽救复兴危亡之国。

汉 孔融 《论盛孝章书》:“惟公匡復 汉 室,宗社将絶,又能正之。”
《南史·宋武帝纪》:“以公有匡復之勋,家国蒙赖,推德委诚,每事询仰。”
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既伸匡復之谋,实显肃清之效。”
明 姚茂良 《精忠记·赏春》:“若欲移孝为忠,便可图存匡復。”
赵朴初 《满江红·悼卢蒙巴》词:“衝冠发,呕心曲,驱寇虏,图匡復。”

国语辞典

匡复[ kuāng fù ]

⒈  挽救危难,复兴国家。

《文选·孔融·论盛孝章书》:「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
《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纪》:「以公有匡复之勋,家国蒙赖,推德委诚,每事询仰。」

分字解释


※ "匡复"的意思解释、匡复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匡复的造句

  • 总而言之,堂提醒所有在世界不同地方的战士,匡复明室的战斗必须遵守忠,诚两主要守则直到永远。
  • 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
  • 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族,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 诸葛丞相胸怀匡复汉室之志,心昭日月;乃挥翰成章,不惟情文并茂,尤浩气长存,贯穿古今,世人宝之。
  • 遂弃官归国,上疏自讼曰先臣勤王匡复之勋,朝廷遗之,臣不复计。
  • 诚如袁宏所言,“人怀匡复之志,故助汉者协从,背刘者众乖,此盖民未忘义,异乎秦、汉之势,魏之讨乱,实因斯资”。
  • 唯应剖心尝胆,泣血枕戈,感誓苍穹,凭灵宗祀,昼谋夕计,共思匡复
  • 自永嘉播越,爰托淮、海,朝有匡复之算,民怀思本之心,经略之图,日不暇给。
  • 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
  • 公建桓、文之烈,应天人之心,匡复皇祚,芟夷奸逆,虽业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广树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