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án

田赋


拼音tián fù
注音ㄊ一ㄢˊ ㄈㄨˋ

词语解释

田赋[ tián fù ]

⒈  旧时按土地征收的赋税。

land tax;

引证解释

⒈  按田亩征收的赋税。 鲁宣公 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初税亩”是我国历史上记载的征田赋之始。以后或称租,或称税,名目累变;或收实物,或收银钱,时有不同,然历来为封建王朝的主要收入。

《左传·哀公十一年》:“季孙 欲以田赋,使 冉有 访诸 仲尼。”
杨伯峻 注:“此为田亩税。”
《元史·王构传》:“时南士有陈利便请搜括田赋者,执政欲从之。 构 与平章 何荣祖 共言其不可,辨之甚力,得不行。”
王闿运 《与曾侍郎言兵事书》:“今请一切罢捐输釐金钞票官钱之法,而专务田赋,兼行官商,则弊轻而可久。”

国语辞典

田赋[ tián fù ]

⒈  政府对农业用地所课征的税捐。课征标准以土地的收益能力为准。

分字解释


※ "田赋"的意思解释、田赋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田赋的造句

  • 鸡西煤田赋存丰富的煤成气资源。
  • 废千年田赋,农村丰产增收庄园美;创万种商机,城市安居乐业文化妍。
  • 满洲人跑进中国,一切都照明制,田赋额也照万历年间的则例征收,那么差役已经摊在田租里,而此下还是照样要差役。
  • 田赋制度是清代新疆赋税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 最后对地价税进行考察,包括地价的确定、地价税与原有田赋之间的关系、地价税对于平均地权的功效三个方面。
  • 其他人互相都是乡邻,有军户有民户,以前一直在家务农,都是些苦哈哈,一年忙碌到头,收了粮下来,交了田赋佃租剩不了多少,一年总有几个月要借债度日。
  • 他为了减轻人民负担,减削田赋,废除苛捐杂税;他率领民众兴修水利,疏浚河道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设济农仓,防备饥荒,赈济灾民;兴建学校培养人才。
  • 从万历年的辽饷开始,到眼下的崇祯七年,大明己有过几次的田赋加税,正税其实不多,可怕是地方上附生出来的无数加派。
  • 除了田赋以外,他们还被迫交纳多如牛毛的各种杂捐。
  • 另一方面,清理田赋,划一税则,对各县地方附捐及官产、滩地、谷仓着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