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

拼音注音ㄅㄛˊ
部首总笔画14画结构上下僰的繁简对应
僰的五笔GMIW部外笔画12统一码50F0仓颉DBO
郑码FLLO四角55809电码0316笔顺编号12523412523434
英语翻译ancient aboriginal tribe
笔顺读写横、竖、横折、竖、撇、点、横、竖、横折、竖、撇、点、撇、捺

基本解释

bó(ㄅㄛˊ)

(名)我国古代西南地区[好工具]的少数民族。

详细解释

名词

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名 。春秋前后居住在以僰道为中心的今川南以及滇东一带

僰字康熙字典

僰【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蒲北切《集韻》鼻墨切,𠀤音匐。《禮·王制》屛之遠方,西方曰僰。《註》僰,偪也,使之偪寄於荒遠也。

《說文》犍爲蠻夷也。《田汝成·炎徼紀聞》僰人在漢爲犍爲郡,在唐爲于矢部,蓋南詔東鄙也。《揚雄·長楊賦》羌僰東馳。《說文》作僰。从人棘聲。或作𠍷。

说文解字

僰【卷八】【人部】

犍爲蠻夷。从人棘聲。蒲北切

说文解字注

(僰)楗爲蠻夷也。楗各本作犍。今依漢碑从木。司馬相如傳曰。唐蒙使略通夜郞西僰中。文穎曰。夜郞、僰中皆西南夷。後以爲牂柯、楗爲二郡。按楗爲郡有僰道縣。卽今四川敘州府治也。其人民曰僰。王制。屛之遠方。西方曰僰。東方曰寄。鄭注。僰當爲棘。棘之言逼。使之逼寄於夷戎。按記文僰字、鄭不以爲西南夷。故易爲棘。經傳之棘多訓亟也。故曰棘之言逼。使與寄字一例。釋文云。棘又作僰。於此知記本作僰。鄭易爲棘也。唐初本已誤。从人。棘聲。蒲北切。一部。

僰字的方言集汇

◎ 粤语:baak6 bok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pet7 [海陆丰腔] pet7 [台湾四县腔] pet7
◎ 潮州话:颇英4(碧)

僰的字源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