隍

拼音huáng注音ㄏㄨㄤˊ
部首总笔画11画结构左右隍的繁简对应
隍的五笔BRGG部外笔画9统一码968D仓颉NLHAG
郑码YNC四角76214电码7124区位5882笔顺编号52325111121
英语翻译dry ditch, dry moat
笔顺读写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撇、竖、横折、横、横、横、横、竖、横
隍的笔顺

基本解释

huáng(ㄏㄨㄤˊ)

(名)没有水的城壕。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皇声。本义:没有水的护城壕) 同本义

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说文》

城复干隍。——《易·泰》

(2) 又如:隍陴(城壕与女墙);隍阱(城壕、陷坑);隍堑(城壕)

隍字康熙字典

隍【戌集中】【阜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光切,音黃。《爾雅·釋詁》隍,虛也。《註》隍,城池無水者。

《釋言》隍,壑也。《註》城池空者爲壑。《說文》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玉篇》城下坑也。《易·泰卦》城復于隍。

《集韻》爲命切,音詠。義同。

说文解字

隍【卷十四】【𨸏部】

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从𨸏皇聲。《易》曰:“城復于隍。”乎光切

说文解字注

(隍)城池也。池之在城外者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矣。矣字依水經注補。周易泰上六。城復于隍。虞注曰。隍、城下溝。無水稱隍。有水稱池。从𨸏。皇聲。乎光切。十部。易曰。城復于隍。

隍字的方言集汇

◎ 粤语:wo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ong2 [宝安腔] fong2 [梅县腔]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台湾四县腔] f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2
◎ 潮州话:huang5 ng5

隍的字源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