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安旦夕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偷安:苟且求安;旦夕:早晚,形容时间短。只图眼前的一时安逸。
基础信息
拼音tōu ān dàn xī
注音ㄊㄡ ㄢ ㄉㄢˋ ㄒ一
出处三国魏·钟会《移蜀将吏士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俱碎。”
感情偷安旦夕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只图眼前的一时安逸。
近义词苟且偷生
英语seek a moment\'s peace however one can
偷安旦夕的造句
不过是一群硕鼠,偷安旦夕,苟且残喘,何时为城邦生死存亡的出过一计,献过一策,每日为如何保得自家性命财产而奔忙。
“宋人竭中国之财力,纳币赂寇,偷安旦夕;致使生民左袒,肝脑涂地。
每当遇敌,其怯敌偷生者非溃即逃,否则各守一方、不相策应,但得敌不来攻,即自幸偷安旦夕,纵观别军败衄,亦恒如痛痒无关。
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放,玉石俱碎。
乃当道始终苟且因循,外则用秘密外交,以偷安旦夕,内则空言团结,以欺骗国人,直欲使敌人囊括全国,奴役整个民族而后已。
当时清廷腐败,各级官员都希望偷安旦夕,粉饰升平,怕闻谋反案件。
至职如蒙钧座鉴宥,畀以闲散名义,派在大本营奔走效力,谨当竭其绵薄,以报高厚,抗战期间,决不敢偷安旦夕也。
字义分解
※ 偷安旦夕的意思解释、偷安旦夕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