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之盟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盟:盟约;和约。因强敌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和约。
基础信息
拼音chéng xià zhī méng
注音ㄔㄥˊ ㄒ一ㄚˋ ㄓ ㄇㄥˊ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感情城下之盟是中性词。
例子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政治与军事方面。
反义词自食其力
英语a treaty signed under coercion(humiliating treaty of peace)
城下之盟的造句
随后朕亲率六骑于渭水河畔同颉利签订城下之盟,有人曾经以此骂过朕说朕是昏君,可是当年朕也是迫不得已。
殿下,管家真的要议和吗?与金人签订城下之盟!
逼其签订城下之盟,尽占先机,驸马爷棋高一着。
老吕,今天就咱们两人,我也就跟你说吧,还记得道光年间几千的洋人就打得咱们大清几十万的大军溃不成军,一败涂地在,最后乃至签下那城下之盟的事么?
御驾亲征,直逼越都,最后越皇签下城下之盟,割据五郡大地,武帝命名,安南州。
但蒋介石也知道,在这样的条件下与日本的谈和,无疑就是被迫作城下之盟,那就成了“人人得以诛之的卖国贼”。
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
可叹澶渊之耻为雪,城下之盟犹在,而此时辽夏两国已有联姻之谊,倘若虎豹豺狼合起手来,再度兵临城下,我大宋实在岌岌可危啊!
朝廷开国以来重文轻武,以至于奸臣当道,武备弛废,兵弱将寡,和辽金交战是屡战屡败,城下之盟割地赔款成了那个时代的家常便饭。
用我,让我闲废了这么多年,国难临头,你跑了,让我在这儿待着,签订城下之盟?恭亲王与咸丰都是宣宗皇帝的儿子。
字义分解
※ 城下之盟的意思解释、城下之盟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