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而杀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基础信息
拼音bù jiào ér shā
注音ㄅㄨˋ ㄐ一ㄠˋ ㄦˊ ㄕㄚ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感情不教而杀是贬义词。
例子对待犯错误的人应当采取治病救人的方针,而不应该不教而杀。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不教而诛
反义词谆谆教诲
英语execute without teaching
不教而杀的造句
文章认为,台大院长林芳郁“不会让社会大众失望”的承诺,虽让台大人的背脊重新挺直,但在台大重振百年声誉的同时,院方也面临“不教而杀”的质疑。
中国社会管理不是没有良好传统的,儒家就把有序化管理建立在教化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庶、富、教”理论,反对“不教而杀”的野蛮管理行为。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不教而杀造句。
“养不教,父之过”,“不教而杀谓之虐”,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
他不讳言,提出“二次罢免”的用意只是先“示警”,成功机会不大,但可避免直接提“倒阁”案而落人“不教而杀”的口实。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
正所谓“不教而杀谓之虐”,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便叫做虐,而“法治”的宣传,正是法的全民教化、也正是礼的精神体现。
“四恶”之首叫作“不教而杀谓之虐”。
字义分解
※ 不教而杀的意思解释、不教而杀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