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治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指国泰民安。
基础信息
拼音tiān xià dà zhì
注音ㄊ一ㄢ ㄒ一ㄚˋ ㄉㄚˋ ㄓˋ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一卷:“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
感情天下大治是中性词。
例子清·石玉昆《小五义》第22回:“话说昔唐尧在位之时,天下大治。”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国泰民安
反义词天下大乱
英语bring about great order across the country(a vast orderly community)
天下大治的造句
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意外穿越到大唐开元末年,成为唐玄宗李隆基的皇长孙,见证了一个天下大治,四海升平,八方来贺盛世天朝。
伏羲是上古时候的圣贤帝王,但就算圣贤到伏羲的程度,治理国家也必须依赖贤臣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然后得天下大治,这是帝王欲使天下臻于大治的不二法门。
经过明君贤臣二十几年的努力,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天下大治,大唐进入全盛时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
府南市天下大治,城管帮横扫全市小贩们莫敢不从,唯有神仙路是其一个久攻不下的顽固碉堡。
有守者二十余人,分布寰区之内,俾各莅临民敷宣教化,则天下大治计日可期矣。
作为一种天下大治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无为而治的社会必须具有三个特征,即人民足食足兵和社会诚信。
渐有旷古绝今之奇谋生,损毁钢常,还权四大于民,以民众批判官僚,且自相攻伐,欲使群恶毕现而铲绝,使天下自乱,以求天下大治。
李世民在短短四年内,完成安内攘外的千秋大业,内则励精图治,四年而天下大治。
獬豸,协理皋陶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
我们的古人有“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一人得位,天下大治”的格言,周得太公望而代商而兴,齐桓公得管仲而霸天下,刘备三顾茅庐,势成三分……
字义分解
※ 天下大治的意思解释、天下大治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