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鼎鼐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基础信息
拼音tiáo hé dǐng nài
注音ㄊ一ㄠˊ ㄏㄜˊ ㄉ一ㄥˇ ㄋㄞˋ
出处《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
感情调和鼎鼐是中性词。
例子司徒,你怎生立一人之下,坐万人之上,调和鼎鼐,燮理阴阳。(元 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
用法作谓语、宾语;多指宰相职责。
调和鼎鼐的造句
为政者兼听则明,海纳百川;治理者镇暴抑邪,调和鼎鼐,治大国若烹小鲜。
关键仍在王金平如何发挥调和鼎鼐功力,透过“立法院”既有机制让两岸服贸协议、协议监督条例等尽速通过。
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
调和鼎鼐画凌烟,乞休始识田园乐,笑傲王侯不羡仙。
王菲为人直来直去,从不拐弯抹角;亚鹏则圆融、谦冲,少有疾言厉色之时,擅于调和鼎鼐,消弭各种矛盾与隔阂。
社论说,王金平主掌“立法院”十余年,自有其表现优异的一面,且在政坛调和鼎鼐更具功力。
调和鼎鼐、复杂运算是他的本行。
社会转型期,面对多变思想观念如何调和鼎鼐,凝聚广泛共识?越是在关键时刻,越需要发挥法治的作用,让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字义分解
※ 调和鼎鼐的意思解释、调和鼎鼐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