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ē gān ér qǐ

揭竿而起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基础信息

拼音jiē gān ér qǐ

注音ㄐ一ㄝ ㄍㄢ ㄦˊ ㄑ一ˇ

出处汉 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感情揭竿而起是褒义词。

例子一时各路人马,揭竿而起,不分昼夜,兼水路纷纷入鄂。(白先勇《梁父吟》)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逼上梁山

反义词忍辱偷生

英语start an uprising


揭竿而起的造句

此话甚有道理。目前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朝不保夕,只要有人振臂一呼,谁不揭竿而起。

身无立锥之地的陈胜、吴广,率领一群士兵揭竿而起,点燃了酝酿已久的愤怒。揭竿而起造句。

明初农民起义领袖唐赛儿,滨州市人,她揭竿而起给明王朝以沉重打击。

新军的出世,不仅没能保住清王朝,反而是武昌起义南方新军揭竿而起,北方新军逼宫相迫,清王朝苦心孤诣培养的保卫者变成了王朝的掘墓人。

驾驶员及押运员“揭竿而起”缘因未结算运费。

秦末天下大乱,诸多揭竿而起武装集团中,基本没有主要依靠血缘关系联结而成的宗族化军队,更多的是利用地缘关系和其他故旧关系组织起来。

白莲圣教本着救民于水火之意揭竿而起,杀官除霸,一年十七战屠杀大清八旗百万雄兵,震惊朝野。

况且,由于流民生产资料缺乏,生活异常困难,因此铤而走险、揭竿而起的不乏其例,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封建统治秩序受到严重冲击,流民成为明王朝的腹心之疾。

在抗联刚刚成立时,仅仅是一个结构松散的游击队组织。他们面对日本侵略者在东北揭竿而起。

然而严罚酷刑的结果是众叛亲离,农民揭竿而起,貌似强大的秦朝统治,因触怒了人民,仅十余载就归于湮灭。


字义分解


※ 揭竿而起的意思解释、揭竿而起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