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否人物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臧否:褒贬。评论人物好坏。
基础信息
拼音zāng pǐ rén wù
注音ㄗㄤ ㄆ一ˇ ㄖㄣˊ ㄨˋ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未尝臧否人物。”
感情臧否人物是中性词。
例子语言运用的微妙之处,使臧否人物也同样出现了秉的局面。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指评论人物好坏。
近义词月旦春秋
臧否人物的造句
“月旦评”的领军人物是汝南名流许劭,他好臧否人物,品评诗文,每月初更新品题,时称“月旦评”。
语言运用的微妙之处,使臧否人物也同样出现了秉的局面。
孔子开了把忠作为臧否人物,评判是非的重要标准和尺度的先河。 ()
名士们学会了保护自己,但凡涉及到具体的人和事,便仗马寒蝉,将“臧否人物,激浊扬清”的风格及内容变为专事辩析抽象理论。
五月癸亥,诏人间有撰集国史、臧否人物者,皆令禁绝。
世界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我不爱也不恨咋办捏?当他是路人而已,千百年来,华夏风流人物,无法一一臧否人物,各有所略。
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读者可以从我们这个时代的立场出发,在阅读这些小故事的同时,去评判历史,臧否人物,去鉴别这些计谋的阴阳得失。
她的阅读量多面广,留下一些较有价值的读后感,与其创作的文学批评一样,臧否人物褒贬鲜明,颇有锋芒。
比较而言,范仲淹不以地域作为臧否人物的标准则要高明得多。
字义分解
※ 臧否人物的意思解释、臧否人物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