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如线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绝:断。形容局势危急,像差点要断掉的线一样;也形容声音思绪微弱。
基础信息
拼音bù jué rú xian
注音ㄅㄨˋ ㄐㄩㄝˊ ㄖㄨˊ ˙ㄒ一ㄢ
出处《公羊传 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感情不绝如线是中性词。
例子降及孝成,复加恤问,稍益衰弱,不绝如线。《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书信、情绪等。
英语hang by a single thread
不绝如线的造句
这不仅因为事实上我们相当长时间内都是以圣贤的教诲范导自己的生活世界,也因为这种影响虽然近代以降趋于式微,但却依然可说是绵绵若存,不绝如线。
即使是源远流长的汉族移民,也往往不绝如线,却没有明显的扩展。
即使是源远流长的汉族移民,也往往不绝如线,却一直没有明显的扩展。
“三皇五帝”祭祀中心以及“中华统绪、不绝如线”的历代帝王祭祀体系,让海内外观众体验到了“中华一统、主权延续、朝代更迭、一脉相传”的历史特点。
“南夷北狄交,中国不绝如线,桓公攘夷狄而救中国。
再听声音由甜美变为悲痛,不绝如线,如泣如诉,似是两只鸳鸯被生生拆散。
所谓中国人“不绝如线”,其实传至今日确实不易三代先民于黄河上下躬耕开辟,周边却屡屡有狄戎蛮夷环伺于旁,攻战征伐不可胜数。
汉采坑焚之余,不绝如线;晋承板荡之运,扫地将尽。
良久,她的声音不绝如线,似饱含了无尽的酸苦和无助“墨轩溯,你知道我是谁么?”。
王室不绝如线,夷狄不敢屠害中原者,由五伯借名之力也。
字义分解
※ 不绝如线的意思解释、不绝如线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