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鼓而攻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基础信息
拼音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注音ㄇ一ㄥˊ ㄍㄨˇ ㄦˊ ㄍㄨㄥ ㄓ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感情鸣鼓而攻之是中性词。
例子陈立德《前驱》:“谁要敢反对共产同志,吾侪当鸣鼓而攻之!”
用法作谓语;指公开声讨。
近义词鸣鼓而攻
英语sound the call for attack(convict and denounce in public)
鸣鼓而攻之的造句
唾弃自己的文化瑰宝是不智,否定自己的祖先是不孝,不智又不孝的行为,能不鸣鼓而攻之?五千年历史是我们的摇篮,绵邈博厚的文化传统是我呼吸的元素。
他作恶多端,群众鸣鼓而攻之。
深圳梧桐山拟建老子文化园,恼了网民,鸣鼓而攻之。
上系于天而犯日,故鸣鼓而攻之,胁其本也。
对于这些耻辱,如果听之任之而不鸣鼓而攻之,则是我们全社会的耻辱。
倘若连“小子鸣鼓而攻之”的声音也哑下去了,事情恐怕就完全不可收拾了。
丧家狗的反差是如此之强烈,《丧家狗》一书,就像一块重型板砖,砸进泛着“孔子”、“儒家”、“国学”泡沫的思想池塘里,顿时鱼惊四起,鸣鼓而攻之。
我读“论语”》刚一露头,就被“新儒家”们鸣鼓而攻之,这场气壮山河的“孔子保卫战”,据称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当俞樾斥责章太炎的排满革命为“不忠不孝,非人类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之际,后者是索性写下《谢本师》断交的。
一直等到楚军完全准备好之后,宋襄公才鸣鼓而攻之。
字义分解
※ 鸣鼓而攻之的意思解释、鸣鼓而攻之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