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

大书


拼音dà shū
注音ㄉㄚˋ ㄕㄨ

词语解释

大书[ dà shū ]

⒈  曲艺中的一种,如评书、弹词等。

popular stories; storytelling;

引证解释

⒈  谓写大字。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五:“徐 乃画地曰:‘某口虽不言,昔年曾学大书也,乞试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米元章遭遇》:“﹝上﹞遽召 芾 至,出乌丝栏一轴,宣语曰:‘知卿能大书,为朕竟此轴。’”

⒉  郑重记载。

梁启超 《纪年公理》:“南海先生 倡强学会,即用 史公 之例,大书 孔子 卒后二千四百七十三年,会中一二俗士闻之,则舌撟汗下色变,惧祸将及己。”

⒊  指曲艺说唱的长篇书目。过去江南一带指评话,只说不唱。

清 范祖述 《杭俗遗风》:“大书,一人独説,不用傢伙,惟有醒目(木)一块,纸扇一把。”

国语辞典

大书[ dà shū ]

⒈  民间说唱艺术中一种说书。以说历史演义、英雄战争、扑刀赶棒之类的故事为主。与有说有唱、敷衍烟花粉黛、儿女私情的小书相对。

⒉  以大字书写。

⒊  特别记载或书写。

如:「大书特书」。

分字解释


※ "大书"的意思解释、大书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大书的造句

  • 这次战役的胜利极有意义,值得大书特书。
  • 外国元首陆续来访,所有报纸皆以头条新闻大书特书。
  • 在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禁烟这件事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 在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虎门销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 因为有了自然这本内容丰富多彩的大书,所以使森林是那么的吸引人。
  • 倘令为林文忠作传,则烧鸦片一事,固当大书特书。
  • 毛泽东是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伟人。
  • 贝塔斯曼此举意在扩大书友会规模,以此增加销售和收入。
  • 大书籍的价值,在于能够以比我们更加完美的方式描述这些感情和人物,它能够提供一些感受,我们虽然能明确认识到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感知,但却无法自己将其表达出来。
  • 这极为短暂的军中经历已在官方小传中大书特书,小传中说他曾是一名“现役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