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dōngbāng

山东梆子


拼音shān dōng bāng zǐ
注音ㄕㄢ ㄉㄨㄥ ㄅㄤ ㄗˇ

词语解释

山东梆子[ shān dōng bāng zi ]

⒈  地方戏曲腔调或剧种名。据说是秦腔传入山东以后所形成。流行于山东西部及河南、河北部分地区。剧目、唱腔同山东的平调、莱芜梆子等相互影响。

引证解释

⒈  地方戏曲腔调或剧种名。据说是秦腔传入 山东 以后所形成。流行于 山东 西部及 河南、河北 部分地区。剧目、唱腔同 山东 的平调、莱芜梆子等相互影响。

国语辞典

山东梆子[ shān dōng bāng zi ]

⒈  流行于山东一带与河南、河北部分地区的剧种。据说是秦腔或晋剧传入山东后所形成。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以梆子腔演唱。伴奏乐器最早使用二弦、三弦,后改用板胡、二胡。戏曲剧目有四百余出。

分字解释


※ "山东梆子"的意思解释、山东梆子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山东梆子的造句

  • 作为山东地方特色的剧种,山东梆子一直深受省内戏迷喜爱,并扬名省内外。
  • 梁山水泊开展了英雄豪情体验游客,举行了好汉迎宾、水浒情景剧、山东快书、山东梆子等带有浓郁特色的民俗文化演艺活动。
  • “我不太熟悉山东梆子的托腔,不知道怎么‘拐’出它的韵味来,经过指导现在好多了。
  • 业内人士欣喜地说,“山东梆子的春天来了!”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热点,贴近群众,推陈出新,这既是山东地方戏振兴的辙印,也是其前行的方向。
  • 孔孟之乡山东是文化艺术大省,历史底蕴深厚,孕育了山东吕剧、山东大鼓、山东快书、山东梆子等多种艺术形式。
  • 虽仍无弦索伴奏,但吸收了山东梆子、柳子戏等地方剧种的部分锣鼓经,增强了打击乐伴奏的表现力,演出气氛热烈、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