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ǔnshéng

准绳


拼音zhǔn shéng
注音ㄓㄨㄣˇ ㄕㄥˊ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准绳[ zhǔn shéng ]

⒈  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

yardstick;

⒉  引申为标准、准则。

以法律为准绳。
先王陈迹,后王准绳。——《旧唐书·经籍志序》

criterion;

引证解释

⒈  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准,测平面的水准器;绳,量直度的墨线。

《管子·乘马》:“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準绳。”
汉 陆贾 《新语·道基》:“故圣人防乱以经艺,工正曲以準绳。”
《史记·夏本纪》:“左準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⒉  喻言行所依据的原则或标准。

《文子·下德》:“帝者不体阴阳即侵,王者不法四时即削,霸者不用六律即辱,君者失準绳即废。”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提纪纲者,不能以準绳检下,而曰密奏风闻。”
《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近科的文章本也华靡过甚,我们既奉命来此,若不趁此着实的洗伐一番,伊于胡底?诸公把这话奉为準绳罢。”
夏衍 《力与巧》:“学了文法就可以使你的文章有规矩,有准绳,而不至于犯不通的错误。”

⒊  衡量;裁督。多指严格执行法令制度。

《梁书·到洽传》:“领尚书左丞,準绳不避贵戚,尚书省贿赂莫敢通。”

⒋  指使严格遵守法制。

《新唐书·韩偓传》:“偓 因荐御史大夫 赵崇 劲正雅重,可以準绳中外。帝知 偓,崇 门生也,嘆其能让。”
1. 测定平直的器具。准,测定平面的水准器;绳,量直线的墨线。 《吕氏春秋·分职》:“巧匠为宫室,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
毕沅 校注:“李 本作准,别本作準。”

⒌  引申为标准;准则。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且日月山水诸文,宛转悉如其像,非若隶书之局就准绳,与形相失。”

国语辞典

准绳[ zhǔn shéng ]

⒈  用来测量平直的器具。

《淮南子·说林》:「非规矩不能定方圆。非准绳不能正曲直。」

标准

⒉  比喻权衡事物的法度。

《旧唐书·卷四六·经籍志上》:「坟、典起之于前,诗、书继之于后,先王陈迹,后王准绳。」

分字解释


※ "准绳"的意思解释、准绳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准绳的造句

  • 法官断案,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 武警们立正稍息、前进后退、左转右转、戴帽着装,无不符合规矩准绳,令人敬佩不已。
  • 要想事故少,设备维护好。心中有规程,行动有准绳
  • 要建立各种条令法规,使一切活动都有个规矩准绳作为依据。
  • 法律就是我们行事的规矩准绳
  • 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巴甫洛夫。
  • 在四千多年前,中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夏禹治水时,“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
  • 假案,是对事而言的,即把一个不存在的“事实”作为一个犯罪案件;所谓错案,是就结论而言的,即违背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出入人罪。
  • 文明是把尺,刻度是爱心;人心是杆秤,道德是准绳;礼仪是衣冠,仁义是内涵;感恩是种子,和谐是春天。一言一行树形象,一举一动见文明!
  • 他手拿准绳往东出去的时候,量了一千肘,使我趟过水,水到踝子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