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ù

就义


拼音jiù yì
注音ㄐ一ㄡˋ 一ˋ

词性动词


词语解释

就义[ jiù yì ]

⒈  为正义事业而被敌人残杀。

就义之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be executed for championing a just cause;

引证解释

⒈  趋求道义。

《庄子·列御寇》:“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
《后汉书·隗嚣传》:“夷吾 束缚而相 齐,黥布 杖剑以归 汉,去愚就义,功名并著。”

⒉  为正义而死。

宋 文天祥 《<临江军>诗跋语》:“今使命不达,委身荒江,谁知之者。盍少须臾以就义乎?”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皁隶叶云》:“王先生 被执至 武陵,九月七日就义。”
陈毅 《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就义从容甚,大节凛不辱。”

国语辞典

就义[ jiù yì ]

⒈  归向正义。

《庄子·列御寇》:「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

⒉  为义而死。

《宋史·卷四五〇·忠义传五·尹谷传》:「尹务实,男子也,先我就义矣。」

牺牲 殉国 阵亡

分字解释


※ "就义"的意思解释、就义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就义的造句

  • 文天祥在就义前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
  • 为了追求革命理想,他慷慨就义
  • 面对中华民族的危难,多少仁人志士慷慨就义前仆后继。
  • 文天祥慷慨就义,充满气壮山河的节操。
  • 许多革命先烈,在敌人的刑场上都是面不改色从容就义的。
  • 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护革命者慷慨就义了。
  • 他非常勇敢,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一旦确定目标,就义无返顾地向着目标前进,绝不退缩。
  • 谭嗣同就义前的豪言壮语给了后来人以前进的动力。
  • 江姐换了身衣服,理了理头发,然后走向刑场,从容就义
  • 六君子英勇就义的动人场面久久地留在我的脑海里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