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únjiǎn

巡检


拼音xún jiǎn
注音ㄒㄨㄣˊ ㄐ一ㄢˇ

词性动词

词语解释

巡检[ xún jiǎn ]

⒈  巡视。

⒉  官署名巡检司,官名巡检使,省称巡检。始于五代后唐庄宗。宋时于京师府界东西两路,各置都同巡检二人,京城四门巡检各一人。又于沿边、沿江、沿海置巡检司。掌训练甲兵,巡逻州邑,职权颇重,后受所在县令节制。明清时,凡镇市、关隘要害处俱设巡检司,归县令管辖。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三》、清顾炎武《日知录·乡亭之职》。

引证解释

⒈  巡视。

《魏书·张彝传》:“每东西驰使有所巡检, 彝 恒充其选。”
唐 白居易 《钱唐湖石记》:“其石函、南筧、并诸小筧闥,非浇田时,并须封闭筑塞,数令巡检。”
亦指巡视检查。 张周 《步履艰难的中国》第五章:“在这次扫黄中, 北京 出动2000人次,巡检了168次书摊。”

⒉  官署名巡检司,官名巡检使,省称巡检。始于 五代 后唐 庄宗。宋 时于京师府界东西两路,各置都同巡检二人,京城四门巡检各一人。又于沿边、沿江、沿海置巡检司。掌训练甲兵,巡逻州邑,职权颇重,后受所在县令节制。 明 清 时,凡镇市、关隘要害处俱设巡检司,归县令管辖。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乡亭之职》。

国语辞典

巡检[ xún jiǎn ]

⒈  巡查检视。

《北史·卷五·东魏孝静帝本纪》:「冬十一月戊申,诏遣使巡检河北流移饥人。」

⒉  职官名。宋时设置于沿边或关隘要地的官员。或管数州数县,或管一州一县,以武臣为之,掌兵捕盗,受州县指挥。及金、元时代,管辖限于一县;至明、清,则为州县之属官,管理次要事件。

分字解释


※ "巡检"的意思解释、巡检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巡检的造句

  • 现在电子化越来越普及了,巡检仪的应用领域现在也越来越广,渗透到各行各业。
  • 可缉查私盐的巡检,卡着油水最大的盐政,各方都是巴结,手里有钱有权,自然是威风。
  • 这个车间使用的“接触网作业车在线监控系统”和牵引所手持巡检仪,实现了科技装备保安全。
  • 若任停云做了虎贲旅巡检,只怕我等无噍类矣!
  • 执行日巡检,包括生产线和设备操作安全的巡查。
  • 前几天,和传统设备打了多年交道的上海石化芳烃部生产管理员吴翔,突然多了一件新“武器”形似机的巡检仪。
  • 《明史》、《明史稿》和《殊域周咨录》等书皆认为,佛郎机铳进入中国是白沙巡检何儒的功劳。
  • 巡逻人员若敢偷懒巡检器可随时监控。
  • 负责监督、实施计量器具的抽检、巡检
  • 列车上,人拥挤,路人甲内急,从车窗欲行方便。一巡检员路过,叹道:寒潮不断啊,蘑菇都长出来了!路人甲大怒:谁叫你们车上饮食太差,营养不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