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ào

哨子


拼音shào zǐ
注音ㄕㄠˋ ㄗˇ

词性名词

近义词叫子

词语解释

哨子[ shào zi ]

⒈  一种能吹出尖锐声的器物,用于集合人、操练或体育比赛时发号令。

吹哨子。

whistle;

⒉  侦探。

spy;

⒊  地痞流氓。

scandal;

引证解释

⒈  口哨。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二折:“杨衙内 做怕打哨子下。”
《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他挣了两挣,不曾挣得动分毫,便嘴里打了个哨子。”
萧红 《手》:“她还一边铺着床铺,一边嘴里似乎打着哨子。”

⒉  用竹、金属或塑料等制成的能吹响的器物。

萧乾 《往事三瞥》:“哨子一吹,乘客就拿着救生圈到甲板上指定的地点去排队。”
萧红 《桥》:“黄良子 拔着洋雀草做起哨子来,给瘦孩子一个,给胖孩子一个。”

⒊  骗子,以欺诈为业的游民。参见“哨”。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一折:“泰安 神州谎子极多,哨子极广,怎生得一个护臂跟随将我去方可。”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那个是 刘安住 ?这里哨子每极多,大分是见我每有些家私,假装做 刘安住 来冒认的。”

⒋  在军中做侦察工作的人,即探子。

《英烈传》第六七回:“﹝ 徐达 ﹞便着哨子在城外绕转了一遍,看城中无甚动静。”

国语辞典

哨子[ shào zi ]

⒈  用来示警或作信号的发声器。

如:「吹哨子集合!」

叫子

⒉  一种民歌。常伴随著劳动而唱的歌曲,多带有呼号。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四川称为「哨子」,北方称为「吆号子」,南方称为「喊号子」。

⒊  地痞、流氓。

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泰安神州谎子极多,哨子极广,怎生得一个护臂跟随将我去方好。」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这里哨子每极多,见喒有些家私,假做刘安住来认俺。」

英语whistle

德语Pfeife (S)​

法语sifflet

分字解释


※ "哨子"的意思解释、哨子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哨子的造句

  • 他简直是潘恩化身,还会做各种大大小小的哨子了。
  • 希望你每天都快乐得像炉子上的水壶一样,虽然屁屁被烧得滚烫,但依然吹着开心的哨子,冒着幸福的泡泡。
  • 今天鸽子飞得很高,哨子声音都听不到了。
  • 毕竟徐云已经是被开除的人,不管怎么说,他都没有权利在神龙大队瞎逛,更没有权利吹哨子召集人。
  • 这是千真万确的,男人听到电钻声就像狗听到哨子声一样。
  • 五件套钢叉、哨子、警盾、铁马、强光手电筒。
  • 周一如笼子,周二如绳子,周三如钉子,周四如雹子,周五如哨子,周末如兔子。周末到了,你挣脱了笼子,甩掉了绳子,拔开了钉子,避开了雹子,吹亮了哨子,变成了快乐的兔子,还说开。
  • 路警吹响了哨子,火车就开动了。
  • 我再见你,记住,不是青苔,也不是蘑菇,是一片橘子色。五百蜡烛点亮香蕉船,银杏树下躲柿子雨,深秋雨后收割麦田,迎着晚霞采摘向日葵,你想要一只铜哨子,结果得到满河金被子。王朔 
  • 赵大嫂和掌灶师付汗流满面,站在灶前煮面条,灶台上摆满了碗,掌灶师付挑起面条盛在每个碗里,赵大嫂拿起勺子朝每个面碗里加肉丝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