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njié

音节


拼音yīn jié
注音一ㄣ ㄐ一ㄝˊ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音节[ yīn jié ]

⒈  声音高低,缓急的节奏。

音节谐捷。

rhythm;

⒉  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的语言单位,其中包含一个比较响亮的中心。一般来说,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

syllable;

引证解释

⒈  乐声的节奏。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曹操 ﹞闻 衡 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閲试音节。”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予家旧有婢,亦善作此曲,音节皆妙。”
《老残游记》第十回:“你就半啸半击磬,帮衬帮衬音节罢。”

⒉  指诗歌中的节奏。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诗之法有五:曰体製,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
宋 苏轼 《往在东武与人往反作粲字韵诗四首今黄鲁直亦次韵见寄复和答之》:“独喜诵君诗,《咸》《韶》音节缓。”
《元史·儒学传二·杨载》:“诗当取材於 汉 魏,而音节则以 唐 为宗。”

⒊  亦称“音缀”。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的语音单位。在汉语里,一般讲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

国语辞典

音节[ yīn jié ]

⒈  语音学上指由一个或数个音素组成的语音结构基本单位。

⒉  音乐的快慢节奏。

《后汉书·卷八〇·文苑传下·祢衡传》:「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
《三国演义·第二三回》:「衡穿旧衣而入,遂击鼓为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声。」

分字解释


※ "音节"的意思解释、音节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音节的造句

  • 习语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 如果双音节的前缀成为一个有四个或更多音节的单词的一部分,次重音通常放在第一个音节,而不是在第二个音节,强重音则是在第三个音节
  • 引导学生试着将多音节形容词变成比较级。
  • 其它音节就少一些重音,或称弱读音节,念的时候时间短一点,但辅音发音一定要清晰。
  • 在同一个音节中,当元音字母后紧跟着一个辅音字母时,它发第一个音。
  • 世界上唯一的女性专用文字,是汉语方言的音节文字。
  • 这才是悲剧的最强音节,弥漫在整个城市上空中的,低音提琴的巨大悲鸣。
  • 此外,音节数并不能直接显示发音器官移动的速度。
  • 弱化开音节中的圆唇元音仅在唇辅音后完全脱落,但在非唇辅音后不脱落。
  • 比如,在五言绝句中,停顿在每行第二个音节后;而七言绝句,每行则有两个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