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íngdiǎn

评点


拼音píng diǎn
注音ㄆ一ㄥˊ ㄉ一ㄢˇ

词性动词

词语解释

评点[ píng diǎn ]

⒈  对于诗文加以评析圈点。

punctuate and annotate;

引证解释

⒈  评论圈点。古人读书时,随手在字里行间写上一点体会、感受,对精美的句子加圈点,称为评点。

明 瞿佑 《归田诗话·还珠吟》:“乡先生 杨復初 见而题其后云:义正词工,使 张籍 见之,亦当心服。又为序其编首,而百篇皆加评点。”
清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叙》:“宋、元、明 以来,品藻诗文,或加丹黄判别高下,於是有评点之学。”
朱自清 《诗文评的发展》:“评点大概创始于 南宋 时代,为的是给应考的士子揣摩;这种选本一向认为陋书,这种评点也一向认为陋见。”

⒉  评论比量。

清 朱焘 《北窗呓语》:“《水滸》一书,有天罡地煞之目,后人仿之以评点人物。”

分字解释


※ "评点"的意思解释、评点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评点的造句

  • 该书资料翔实,脉络清晰,评点文字也要言不烦。
  • 文学阐释学则反对“文以载道”、主张“吟咏性情”的俗文学,即在诗话词话曲话和小说评点中表现出来的审美理论。
  • 明清小说美学的理论样式主要表现为小说评点,其中蕴藏着丰富而独特的人物性格塑造理论。
  • 《管锥编》是钱钟书评点《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专正义》等十部典籍而成,重在记注,故为“藏往”之学。
  • 关于诗歌评点,方氏提出了词语修辞的基本要求,论述了响字说、虚字说。
  • 现代学者郑振铎、胡适对毛氏的评点评价不高。
  • 以说书体制,评点三国史,借古喻今。
  • 以刘辰翁的诗文序跋和大量评点批语为文献依据,简略论述了刘辰翁的文学思想具有现代之阐释学意识。
  • 其次是朋友之间的分送赠阅、作序评点或阅读交流。
  • 主要观点即在劝善惩恶的外衣下,包裹着作者、评点者那颗愤懑不平的心,而自娱、娱人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