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意


拼音cí yì
注音ㄘˊ 一ˋ

近义词文意

词语解释

辞意[ cí yì ]

⒈  辞官退隐的意愿。

⒉  言辞或文辞的意思。

引证解释

⒈  辞官退隐的意愿。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三:“忠信主不合,辞意将诉谁?”

⒉  言辞或文辞的意思。

《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远夷之语,辞意难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子贡 云:‘心以制之,言以结之。’盖一辞意也。”

国语辞典

辞意[ cí yì ]

⒈  文辞的意旨。

如:「他看了半天,仍不懂信中的辞意。」

文意

分字解释


※ "辞意"的意思解释、辞意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辞意的造句

  • 时至宋代,则出现了音声与辞意不谐的状况。
  • 洪满杓还透露,最近韩国媒体接连出现关于金成浩本人去向的报道,他为了减轻人事负责人的负担表明了辞意,不过目前还不清楚政府是否会受理。
  • 然至于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但使不失体裁,辞意可观,便称才士;要须动俗盖世,亦俟河之清乎!
  • 同时,其诗词又有着强烈的修辞意义和有限变无限举一反三的艺术功能。
  • 但陈镇慧似乎有意躲着扁家,没有人联络上她;而林德训辞意甚坚,决心不回头。
  • 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审视我国散文创作的鲜明特色,提出辞意美是散文艺术的生命力所在。
  • 若卜辞辞意难以推知,可以暂从语法学等角度对卜辞中的某些疑难字作词性上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