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ān

鞭子


拼音biān zǐ
注音ㄅ一ㄢ ㄗˇ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鞭子[ biān zi ]

⒈  通常由一个柄和鞭绳构成灵活运动的软杆,一种用来抽打的工具。

whip; lash;

引证解释

⒈  鞭打或驱赶人畜的用具。通常是在短柄上装上绳子或皮条。

《水浒传》第四七回:“后槽牵过一匹快马,备上鞍轡,拿了鞭子,便出庄门。”
《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两人下了牲口,拿着鞭子,一齐走进店来。”
叶圣陶 《一篇宣言》:“缠在身上的无形的鞭子仿佛更收紧了许多。”

国语辞典

鞭子[ biān zi ]

⒈  驱赶牲畜或打人的用具。

《儒林外史·第二回》:「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著鞭子,口里唱著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顽耍。」

⒉  公驴、公鹿的生殖器。

《金瓶梅·第六八回》:「且留著那驴子和你早晚做伴儿也罢了。别的罢了,我见他常时落下来,好个大鞭子。」

英语whip, CL:根[gen1]

德语Peitsche (S)​

法语fouet

分字解释


※ "鞭子"的意思解释、鞭子是什么意思由国学字典提供。

鞭子的造句

  • 扯开衣服,看了两处,不问青红皂白,举起鞭子就打。
  • 他的长白头发向脑后飞扬着,他手里扬着鞭子,高声呵斥马前行。
  • 的就是一鞭子,那个挨打的骡子洼下了腰四条腿拼命的挠地,就这样,一车石子很快的就拉上了大坡子。
  • 而最让她受不了的是,对方显然不是一般的要求,从小到大都没挨过打的小每次都要挨鞭子,有时候还要被滴蜡。
  • “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
  • 上文说到地火魔王祭红珠去打鞭子的主人,企图缓上一缓好逃走。
  • 张都督,马上要开会了,让你这些马弁娃,到馆里的接待室去喝茶吧,别在这里鞭子胡抡伤着了大家。
  • 砚瓦、书箧子、毛竹大板、马鞭子、门闩,各种道具都用来动武,打成一团。
  • 电闪雷鸣,一条条雨线仿佛鞭子似的抽打着人间万物。
  • 一声沉闷的声音在熊强的背后响起,这一鞭子本应该痛入骨髓的,可此时的熊强却像是浑然没事一般,仍是直挺挺的挡住了严春的去路。